这位刘贵妃,孙福儿几乎没有听过。只知道她一度很得宠,后来自愿去殉葬了。因为她殉葬,名声还不错,得了一长串的追封。
郑嬷嬷叹口气:“这种不能改么?知道内情的都不在了,还不是想怎么记载就是什么呢!”
“要不然宫里那么多高位嫔妃为什么喜欢推荐自己的宫女出来伺候皇上。”
“宫女有了身孕,不好听。到时候挪到高位嫔妃名下不就得了。”
“可刘贵妃的品级远在石太嫔之上啊!如果刘贵妃所出,那么潞王的身份会更加贵重的。”孙福儿不解。
郑嬷嬷道:“这就是问题了。刘贵妃出身清流。她的父亲是大儒啊。”
有道是母以子贵,其实也不完全对。有时候,也是子以母贵。
皇子生母的品级高,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郑嬷嬷说起来当年的一桩事:“刘贵妃和石太嫔差不多时候有了身孕。她们恰好是一个宫里,又在一日生产。最后,都说刘贵妃生了一个公主,而石太嫔生了一个皇子。公主生下来就夭折了。”
孙福儿道:“这等密事,你为什么不避讳我,要直接说出来呢!”
她在宫里这么多年,就没听过这等传言。要么,这是郑嬷嬷编出来的,要么就是当年知情人都给灭了口。
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对了。
郑嬷嬷和鲁席这两个不还活着。
郑嬷嬷道:“这是先帝的意思。太皇太后势大。若是石太嫔生下的皇子,地位过于卑微,自然是与大位无缘。”
孙福儿想了想,喃喃地道:“怪不得当年那么多人想要拥立潞王,而且舆论闹得沸沸扬扬的。”
这么一来,也就说得通了。
潞王与清流有瓜葛,所以许多读书人在为他奔走。
但是读书人说话声音虽然大,世家贵族的拳头更硬啊!
郑嬷嬷道:“奴婢倒是不担忧您现在。就是怕您生下孩子以后的事儿。”
孙福儿点点头。
她吩咐:“把周经唤进来吧!”
除了孙福儿身边的四个老人,内务府安排了四个人进来的。
其余这四个人里头,一个年纪大的老嬷嬷摆明了不爱管事,另外两个小太监,也就是干点杂活儿,不太懂事,也就是这个周经看着还行。
今日瞧着周经和值守的太监闲聊,看得出来,他平时没少去凑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