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你就算客气了,搭理你们,亏你们想得出来。”
“不服气就去举报呗,又没人拦你们。”
“嘘。不许提他们的事,老子可不想被开除。我们走。”
到了玉米苗移栽时期,老三组的人陆续被派了下去,拿着小苇抄录的施工要求,深入到周边农村,现场指导监督农人种植。
农校组也斗志昂扬,一边合伙凑钱搞阳光棚,一边想方设法试种那些种子。
看别人轻描淡写,自己搞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完全算得上困难重重。
不过,这一代年轻人还是挺上进的,大有当家做主的主人公精神,文化水平更是万里挑一,仿照小苇他们的操作,搞得不亦乐乎。
小苇从未想过要搞垄断,巴不得早点搞出新品种出来,将产量翻倍,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
故意不理睬,只是激将法,不然这些没吃过苦的公子哥真会和自己一样躺平。
可惜,并未坚持几天,有一半的农校生还是受不了苦。
没关系,大面积移植和简单体力活可以找附近的农民做。
受干部家庭影响,实习时期,农校生个个都想争先进,获取将来提升的资本,纷纷要求下乡督导。
场长自然准许。
农校生这一下乡不要紧,立即引发了更大的矛盾。
附近郊区,玉米种子床的移栽,小苇以试验为名,严格限制密度和数量,彻底消除密种现象,并传教简单的人工授粉方法。
小苇最不放心的是农校组,抽查发现,果然没照小苇的方案实行,密度依然超标严重。
懒得和这些被洗脑过的大聪明争论,只让组长下了纸面意见勒令整改。
明知道效果不大也得做,他们自持专业性强,一直不满小苇的做法,肯定不会采纳。
不采纳也就罢了,纸面的移栽方法和整改意见还成了他们举报小苇的把柄,认定小苇违背上面的政策,特断独行,十足保守主义典型,必须批判并纠正。
虽然种子床方案是小苇他们搞出来的,但上面还是采纳了农校组的意见,既然密播政策并未取消,只能照旧执行。
即便被证明是错的,还要严格执行,这种事几十年后都是常态,小苇并不奇怪,
市委讨论的结果,各打五十大板,只同意少部分地方照小苇的方案试验。
夏收亩产不到两百斤的事实,并未动摇领导们一颗听话的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