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静听闻李晓阳透露了自己的财务状况,也跟着苦笑起来:“晓阳哥哥,我一直以来花钱都没个节制,大手大脚惯了,从来都没考虑过要存钱。虽说工作已经有两年了,可手头的积蓄也不过才两万来块钱。好在我小时候的压岁钱还有个十来万,这样全部加起来也才 12 万。再算上你手头的五万,总共也就 17 万,离目标还差了老大一截呢。”
李晓阳的神情愈发苦涩,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是啊,差得太多了。照目前这情况,恐怕只能找朋友先借些钱来凑凑了。”
马旭静轻轻摇了摇头,有些担忧地说道:“找朋友借钱?那肯定是要还的呀。而且咱们买了房子之后,每个月都得还月供,你啥时候才能把朋友的钱还上呢?这难度可不小啊。要不,咱们找咱爸妈给支持点?”
李晓阳又是一声苦笑,眼神中透着一丝无奈:“静静啊,其实刚才我已经给我爸打过电话了。他说家里能支持多少就支持多少,可你也知道,我去年刚买了车,那辆车就花了 20 来万。我估计家里也没剩多少钱能给咱们补贴了,怕是帮不上大忙。”
马旭静微微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唉,能补贴多少算多少吧。实在不行,我再找我爸想想办法。”
当李晓阳与马旭静在电话中仔细商量购房之事时,远在鲁省蒙阳县的李明德正与老伴邹银凤谈论着李晓阳婚房的问题。
邹银凤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性格老实憨厚,因长期生活在乡村,没什么机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李明德身为小学校长,拥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然而也仅仅只是小学高级教师。尽管还未退休,每月能有七八千块钱的收入,但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人肩上。李晓阳上学、考公,李晓玉也在求学都在花钱,再加上之前为李晓阳购置一辆车,家中的经济状况实际上并不宽松。
邹银凤听完李明德对于家庭经济状况与购房压力的分析后,满脸焦急,着急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啊?孩子要结婚,婚房肯定是得买的。按道理来讲,咱们理应给孩子买好房子让他们顺利结婚,可咱家的情况实在是买不起啊,但也不能就这样撒手不管吧。”
小主,
李明德同样满脸苦恼,无奈地应和道:“是啊,这到底该怎么办呢?”
邹银凤接着说道:“你看看人家马旭静,多好的一个姑娘啊,愿意嫁给咱家晓阳,咱们打着灯笼都难找。可不能让这么好的闺女跟着咱家吃苦啊!老头子,你得赶紧想想办法呀,实在不行就去借点钱,无论如何也得给孩子置办一套婚房啊。”
李明德脸上满是苦涩,苦笑着回答:“唉,我虽说当了这么多年的小学校长,可我认识的都是些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社会上那些有钱有势的老板,我一个都不熟悉。我的人脉圈子里都是些经济条件一般的穷老师,他们自己的生活都过得紧巴巴的,哪有余力来帮咱们啊?实在不行的话,恐怕只能去银行贷点款了。
与此同时,在房间里的马本亮和苏玉梅正双双躺在床上,嘴里念叨着李晓阳购置婚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