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这里似乎也有了一个不算圆满的结尾。
可时移世易,周显再会伪装,多年下来坐在皇位上,他骨子里的独断专行都渐渐显露出来了。
朝政频频出乱子,时年洪灾和旱灾,朝廷处理的都不够妥当,民间怨声载道。
反观在段九霄独立治理下的封地禹州,那里的百姓都安居乐业,经年来同样被天灾波及,也不见有任何难民往外奔走。
禹州被段九霄治理得井井有条。
大周朝却不似开国后几年那般繁荣,又或者说那几年只是表象繁荣,之后周显在政治上是无心也无力,全都交给被他委以重任的手下人去做,中饱私囊,阳奉阴违,这些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情瞒不住了便责令怪罪下去,再填窟窿,可百姓已经被折腾了一轮又一轮,如何会没有怨言?
长此以往下来,民间便有声音流传出来。
说若当年开国之后登基做皇帝的人是段九霄,如今禹州的景象,便是他们整个大周朝的景象。
流言辗转传播,传到后面还流传出一种说是周显的皇位是段九霄拱手相让,当年大江山出力最多的人是段九霄。
只是段庄主他无心追逐功名利禄,便将皇位给了留有前朝皇室血脉的周显。
更由此条流言传出说周显是前朝昏君一脉,做了皇帝也是重蹈覆辙。
民心乱了。
这些流言传到京城,传到朝堂,传到周显耳朵里,使其震怒。
虚伪如周显自然不会把心里对段九霄的不满表现在明面上,他甚至还申斥了上折子说段九霄生出异心,是有意放出流言扰乱民心的臣子。
在朝堂上做出一副相信当年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的情深义重模样,欺骗了一群新臣,对他更加死心塌地。
天灾难民都没能让周显慌张,民心浮动,皇位不稳,让周显从声色犬马中抽离,冷静下来制定对策。
他不能接受段九霄的名声盖过他,但当年是他将段九霄放了出去,又赐封地给他,段九霄早已回归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