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了大半个月,学校早已放了暑假,一辆小车开进了村里。
村民们下意识以为是来找姜爷爷的,结果人家是来找大队长的。
闻讯赶来的姜卫国与车上下来的军人同志进行了交谈,一条消息就在村子里炸裂开来。
牛棚的池老头平反了!他们要回京了,还有小车来接,人家还称呼他首长呢!
姜卫国跟着上车指路,很快就到了牛棚不远处。因为车子开不进去,他们下车直接进了牛棚。
不一会儿,池老爷子带着池垣和那两个军人走了出来。
他们还特意去了姜以橙家,姜爷爷即使先前知道,看着他们上门还是有些惊讶。
“姜老弟,多谢你们这段时间的照顾,我们要回去了。”
“也没啥,回去好,回去好,恭喜你们。”
“我们现在身无分文,也只能说几句空话,等我回京后,一定会报答你们的。”
“不用,不用,我也就搭了把手,也没怎么帮你们。”
“呵呵!姜老弟,你别怕,我既然上门了,就不怕人说,你别担心。那我们走了。”
“橙橙,我会给你写信的。”
池垣红着眼睛,说了这么一句,就和爷爷上了车。
姜爷爷和姜以橙送出门来,看着外面的村民,心里明白这是给他们撑腰呢!
目送他们离开,姜卫国有些感叹,还是二叔一家会做人。
村民还在议论纷纷,姜爷爷和姜卫国打了招呼,就关紧院门,阻断那些想上门套交情的人。
自这以后,村子里的人对牛棚的人都宽容了很多。
只要不出村子,他们也可以随意活动,随意跟人说话,随意去山上采东西。
姜以橙在牛棚待的时间也多了起来,三个老师给她轮番上课。多亏她心理强大又聪明,但也不是很为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多月后孙老两口子同时平反,被q大招了回去,牛棚里只剩下齐老和王老了。
村里的知青们开始蠢蠢欲动,有些家里有关系,悄悄打听风向,就连她家也被人惦记上。
“王知青,段知青,你们上门有什么事吗?”
姜奶奶有些奇怪,她从来没跟这些知青有来往,这两人怎么来家里了?
“喻婶子,我和柳月想向您打听一下消息?你放心,你告诉我们的话,我们也不会外传的。”王星然低声的对姜奶奶说,段柳月还跟着点头。
“打听什么?我一个老婆子天天不是带孩子就是干家务,都没时间串门,哪里知道什么?”
“我们也不是打听村里的事,就是……”王星然有些吞吞吐吐,段柳月着急就接着她的话问。
“这牛棚的人接二连三的回去,我们是不是也有机会回城了?”
“你们一直可以回城啊!托家里找份工作就行了。”
“喻婶,我们不是那个意思。要是工作那么好找,我们也不用下乡了。我们是想问上面是不是有什么风向,我们可以不用工作也能回城?”
“什么风向?我不知道啊!”
姜奶奶一脸懵,她是真不知道。
“喻婶,你们应该与回城的那几位老人有联系吧!能不能帮我们打听打听?”
“王知青,你这话就说错了。我们就是个乡下人,哪里能和那些回去的领导有联系。我还怕贴上去,人家不高兴呢!你们可别害我们,再说了我们非亲非故的,我为什么要为你们用这人情?两位知青,我要做饭了,就不陪你们聊了。”
两位姑娘被姜奶奶这话说的有些秀囧,讪讪的离开。
两人回到知青点,就有人迎上前去。
“怎么样?有消息吗?”
两人都摇头。
“喻婶子好像也不知道,她也不肯帮忙。”
“那是肯定,搁谁头上谁愿意。”其中一个知青说道。
“那我们怎么办?我是真不想在这待了,我的青春都耗在这了。”
知青点安静下来,就只有一位叫乔知青的男知青若有所思。
两天后,他搬出了知青点,花大价钱租了间村里的空院子。
没过几天他就从镇上取了个大包裹回来,上工也没那么勤便。
学校早已开学,姜以橙升到了四年级,还是没出现在班上,领了书就回家了。
姜子涛升到了初中,姜子清还在读三年级。两人再不能一起上下学,姜子清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