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在遥远的东离大陆

在遥远的东离大陆,三大修道世家的领军人物,分别是三位银丝飞扬的老者,他们如同矗立在文化深渊边界的仙人石像,其中诗词修为臻至化境的紫阳真人,此刻正轻轻捋着胡须,目光中流转着深邃且复杂的光芒。他细细品味着那两行诗句,仿佛在揣摩世间最古老的秘咒,每一次感悟都有新的启示。紫阳真人的心底,涌现出一丝淡淡的惆怅,那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新一代天才崭露头角的欣慰,同时还裹挟着一份“天地英豪代不乏人”的隐忧。

他回忆起年少轻狂的时候,那时他也曾怀揣激情,笔下流淌出千年传颂的佳作。如今岁月匆匆,虽然他已经名震天下,然而对于诗词那股纯粹狂热的痴迷之情却渐行渐远。此时,眼前的许辰年所作的两句诗,宛如跨越时空的鸿雁,不仅唤醒了他心中深藏的诗魂,更为他照亮了诗词传承的希望曙光。

“或许,”紫阳真人暗自思量,“这就是天命的安排,让这位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以这种方式,向世人昭示着新一代天才的崛起。而我,身为先辈,除了钦佩和祝福,更要成为那份责任的传承者,让这份对诗词的热爱与执着,得以生生不息。”

这样一来,紫阳真人的心情豁然开朗,看向许辰年的目光中多了一份期待和赞许,仿佛在低语:“少年,你的道路漫长,但请你坚信,只要有诗的灵魂,眼中的火焰,你一定能超越先贤,开创属于你的壮丽诗篇。”

那一刻,在飘逸着仙灵气息的文会之中,当“仅剩半章?”的声音轻轻响起,仿佛一道闪电划破寂静的夜空,瞬间引发了一场涟漪迭起的思想激荡。众多修道学者们瞠目结舌,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仿佛目睹了一场文坛奇迹——诗歌,竟然也可以这般恣意洒脱,只用半首就能尽显风华?

紫阳真人,那位白发苍苍却眼神炯炯有神的宗师,嘴角勾起一抹深远的微笑,犹如初春暖阳穿透冰雪,既温馨又神秘。“不妨,不妨,”他低声回应,就像是在抚慰那些焦灼不安的心灵,“半章之内,已然描绘出沧桑变幻,此等才情,确是天赐英才。”

许辰年,这位青年才俊,傲立于众人之间,犹如遗世独立的仙子,面对质疑,他淡然吐出两个字:“尚未。”言语之中既流露出对作品残缺的坦率,也蕴含着他对自己才华的无比自信,使人不禁猜测,那缺失的另一半诗篇,必定会如同天际最为绚烂的流星,闪耀夺目。

紫阳真人见状,笑容更深,仿佛洞悉了年轻人内心的小心思,却没有丝毫责备之意。“不必焦急,不必焦急,”他悠然开口,“既然这首诗是为我送行之作,那就承载着一份深厚的情感寄托。至于诗题,老夫斗胆一试,如何?”

话音甫落,周围的氛围仿佛凝滞了一瞬,连空气中飘浮的墨香都似乎带有几分别样的期盼。紫阳真人略加思索,眼中精光一闪:“《赤松涧畔别玉虚,梦回瑶池月华中》。如何?”这题目既融入了告别的场所——赤松涧,并巧妙地以“玉虚”暗喻自己,更平添了几分诗意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许辰年听闻此言,微微一愣,随后嘴角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那份骄傲之中潜藏着几分孩子般的得意。“尚可!”他直言不讳,接着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回答太过直接,忙补充道:“全赖前辈点睛之笔。”

这一切,在李慕白和张慎两位修道大家看来,却另有一番滋味。他们的心头,犹如品尝了一口未熟的柠檬,苦涩中带着些许不甘。他们深知,若这首诗流传出去,必将在修道界引起轰动,紫阳真人之名也因此扶摇直上,甚至可能永载史册。更令他们心酸的是,许辰年以弟子之身赠诗给宗师,却又直呼其名,此举在传统的礼仪之中实属大忌,但紫阳真人却乐此不疲,显然他深谙此道,欲借诗扬名立万。

“玉衡老儿。”李慕白心中暗骂,却只能无可奈何地摇头。张慎则是冷笑一声,二人相视一眼,心知肚明——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为了心中的理想与追求,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就这样,在众人心中各怀鬼胎的目光注视之下,这场关乎诗词与名誉之争悄然收场。而这首名为《赤松涧畔别玉虚,梦回瑶池月华中》的诗作,就如同一颗精心培育的种子,即将在修道界的肥沃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熠熠生辉的光芒,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在那浩渺的仙道长河中,有一个古老而又璀璨的梦想,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引领着无数修行之人奋勇向前——那不仅仅是一个梦,更是内心深处对永恒光芒的渴望,要在历史的画卷上,烙印下自己的名字,让后世铭记,如同星辰闪烁,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