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披着湛蓝战袍的张慎,

披着湛蓝战袍的张慎,犹如兵法界的璀璨星辰,他的旷世之作《兵法六秘》,恰似幽夜星空中的极光,点亮了众多武者与智者的内心世界,已成为大梵皇朝军队中的圣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兵法之道上,他几乎与魏渊并肩齐驱,共同构筑起帝国坚不可摧的武运防线。

翠竹环绕的廊榭之外,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英才集结,他们是云梦学院未来的瑰宝,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炽热渴求和对未来的雄心壮志。其中,那位温润如玉的青年许新年,置身于人群中,尤为引人注目。他在心头默默吟诵着兄长许小安匆忙间赠予的半阙仙诗,那是千钧重托,亦是一场待续的诗道奇旅。

“紫阳真人亲临,实乃吾辈之福祉。若能得到其垂青,仕途必然坦荡无阻。”一名同学低语议论,眼中闪动着计算与期盼交织的火花。“子敬,你的诗句准备妥当了吗?”他悄然询问。许新年淡然一笑,轻轻摩挲着手中的未竟诗稿:“诗道随心而生,怎能刻意强求?子豫兄,你过分执拗于功名之道了。”

仙诗之妙,在于其严整的韵律与深远的意境,犹如九天星阵般错综精湛。而许小安赠送的,只是那诗卷开端的朦胧两联,宛如雾海中的孤灯,引发无限遐思。屡次追问之下,兄长却总是旁敲侧击,回避不答,那缺失的后两句秘密,似乎蕴藏着更为深邃的意义与期待。

“学海无垠,官道亦然。勤学如舟,机智为桨,方能破浪前行。”挚友子豫的话语,如同甘霖洒落,涤荡着许新年的内心。他深知,在这腐朽官场、民生凋敝的时代,仅靠诗词歌赋,难以为江山社稷力挽狂澜。然而,诗词却是心灵的庇护,是历史洪流中永不熄灭的明灯,穿越时光的壁障,照耀后世的精神家园。

“诗词虽属小道,却能触动人心弦,激荡灵魂深处。”子豫话语落地有声,他注视着许新年,眼中充满期待:“你说诗词无用,可是你是否想过,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字符,汇聚成浩渺的文化江河,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灵魂?”

许新年听闻此言,内心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他明白,自己虽然并非擅长诗道,但那份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情愫,却与诗词中的意境交相呼应。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他决心以笔为剑,以心为盾,携手志同道合之士,共同谱写一段段千古流传的传奇。在那一抹曙光初现的楼阁之中,许二公子欲要开口,打算以一句“无非附庸风雅之举”轻松应对周围的雅致气氛,却陡然一愣,意识到自己正在试图以这般肤浅姿态,赢得前辈的赞赏。于是,他巧妙地吞回即将脱口而出的话语,取而代之地以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和低沉的“嗯”声,隐去了所有的锐气与调侃。

此刻,子豫的眼神中掠过一丝惊讶,仿佛在这熟悉的针锋相对之间,意外捕捉到了一种别样的和谐气息。他心想:这小子,今天怎么变了个人似的?兵法宗师张慎放下手中的碧玉茶盏,笑声中夹杂着几分揶揄与洞悉:“杨兄啊,如果你当年能有他们这样的细心体察,恐怕就不会在仕途上蹉跎那么多光阴,任由宝贵的青春如流水般流逝。”

紫阳真人微微一笑,犹如春风拂面,温暖而不刺眼。兵法巨擘张慎含笑放下杯盏,言语间带了几分调侃与洞察:“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杨兄的心志哪是普通人可以揣测的?他其实是退一步,进两步,步步为营,朝着‘悟道’之境稳健迈进,这种坚韧意志,我们都应当钦佩。”

紫阳真人听闻此言,轻轻叹了口气,似乎对旧日同窗的命运充满了惋惜:“终究逃脱不了权斗旋涡的无情挤压,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李慕白轻摇羽扇,眼神中流转着对过去的感叹:“杨兄啊,若是你早年间就有他们这般看人脸色的细腻心思,想必不会在仕途上遭受那么多年的蹉跎,任由宝贵的青春时光付诸东流。”

张慎冷笑一声,目光如刀,直刺那权力背后的阴暗角落:“一群只会阿谀奉承、玩弄权术的卑鄙小人,短短两百年间,就把这片锦绣江山祸害得乌七八糟,真是儒家之耻!”

这番话犹如揭开历史的尘封,揭示出一段鲜为人知的恩怨纠葛。儒家源自远古圣贤的智慧光辉,而云梦学院,作为圣人嫡传弟子的辛勤结晶,自古以来就被尊奉为儒家正宗。然而,历史潮流中,难免会有曲折起伏。二百年前,由于一场关乎国家根本的政争风暴,云梦学院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几乎被当时的皇帝彻底边缘化。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云梦学院内出现了一位后来被称为“叛徒”的讲师。他凭借着对时局的敏锐洞察,提出了“弘扬天理,摒弃私欲”的主张,恰恰迎合了皇帝的心理,借此机会离开了云梦学院,另辟蹊径创立了太学,并迅速成为权倾一时的宗师级人物。自此之后,太学取代了云梦学院,成为了朝廷官员的主要培养基地,而两派之间的儒家正宗之争,也因此持续了长达两百年之久。

紫阳真人挺身站立,目光炯炯:“我此次出行,不仅仅是为云梦学院开疆拓土,更是在为重塑我们官场基石而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