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控制诸侯王军

张郃和高览便发散性的向刘俭诉说着乌桓的习俗。

乌桓内迁已近百年,跟汉人杂居,其数万邑落,生活习惯早就已经被汉人同化的七七八八。

深受汉人同化不止,而且乌桓人很多已经与汉人通婚,通婚之后便落户于地方的汉籍成了汉人,两族彼此之间多有血脉相通者。

历史上的刘虞到了幽州之后,针对许多异族采取了怀柔政策,这当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类似于乌桓这样的邑落民族。

你说他们是异族,但事实上他们已经和汉人混居了百年,虽然在户籍制度上,依旧是与汉人分开的,但在正常的生活中,边郡汉人与乌桓人因为有通婚的事实情况存在,导致很多边境宗族,乡里之中的汉人,都会有些乌桓亲戚。

很多人都说异族可恨,了、异族可恨,但真要进行种族屠杀,那又该怎么杀?

十个异族人中,有两个是与当地的汉民有关系的!

全盘屠杀的计划不现实。

如果只要是有异族血统和关系的人就要杀,那边郡之中,最少也有要五分之一的汉人也要跟着他们陪葬。

包括屯于美稷的匈奴,也面临着这种情况。

只是一味的吵吵灭胡,却不捋顺请这里面的血脉交融关系,那就是瞎吵吵。

随后,张郃说了一件关于乌桓的风俗,让刘俭倍感惊喜,他原先倒是真没有往这件事上细想过。

张郃告诉刘俭,据他所知,各郡乌桓“大人”的地位,是没有世袭的制度。

也就是说,假如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死了,他的儿子并不是唯一有资格继承辽西乌桓“大人”位置的人,邑落中乌桓贵族、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可能继承乌桓“大人”位置的。

表面上听起来,似乎是很民主,很人性化,但深谙人性之道的刘俭最是清楚这当中的利害关系。

汉人帝王家室亦或是宗族子弟继承家业,不但是世袭制度,且甚至还确立了长子,嫡庶等诸多规矩。

为的是什么?

礼法之所以如此规定,当中也必然是有人性的长远思考。

最根本的就是为了保证家族基业在继承时的稳定性。

如果不用礼法硬性规定,一旦涉及到家业继承的时候,兄弟相残的事件怕是会屡屡发生,无休无止。

但即使如此,兄弟相争,你死我活的事件还是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