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朝堂之上,金碧辉煌,瑞气千条。
文帝高坐龙椅,面色凝重,目光如炬,扫过群臣。
前夜突如其来的惊雷把他吓了一跳,至今还仍心有余悸。
冬日里打雷那可是不吉之兆,不知应在何处。
钦天监也说不明白,说是预示来年会有灾难,又说是太子之位长期空悬,应早日设立储君,以免动摇朝堂。
所以还未到大朝会的日子,文帝便急召所有五品及以上官员议事。
“诸位爱卿,今日召尔等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
“朕预立太子,不知众爱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众人都知道,太子之位空悬已久,一直是朝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今,陛下终于想通了,决定要立太子,这无疑是一件大事。
文帝轻轻咳嗽一声,缓缓说道:“太子乃一国之本,关乎国家未来。因此,选立太子必须慎重考虑。”
“眼看朕已就年过半百,太子之位却迟迟未立,实非国家之福。今特召尔等来此,共议此事。”
“众爱卿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一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发言。立太子可是一件大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文帝坐在龙椅上,威严地看着下方的大臣们。他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庞,最后停留在了丞相张衡身上。
丞相张衡,年近花甲,却依旧精神矍铄,面容慈祥中带着几分刚毅。
他的头发虽已斑白,但梳理得一丝不苟,显得格外整洁。
文帝的目光在张衡身上停留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张丞相,朕知你深谙国事,今日之事,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张衡微微颔首,“陛下,太子之位,关乎社稷,关乎万民。臣以为,已故太子之子,皇长孙云奇天资聪颖,血脉纯正,可继太子之位,以安天下人心。"
"此言差矣。皇长孙虽天资聪慧,可今年才五岁,如何能帮陛下分忧。"
鲁国公严有礼手持玉笏,上前一步。
"臣以为二皇子仁义重情,深得民心,若能继位,必能宽政爱民,使天下太平。"
鲁国公话音刚落,有人反驳。
"二皇子是重情义,可是岂不知一国储君光有仁义是不够的。"
年轻有为的武定侯陈择,面如冠玉,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三皇子聪敏过人,学富五车,才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众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支持皇长孙,有的支持三皇子,还有一部分看好二皇子。
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紧张而激烈,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所支持的人选争取着机会。
其中一位臣子大声道:“大家莫不是把戍守边境的四皇子忘了,还有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他们也有担任储君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