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大题归纳(5)

(4)瘫痪

㈠ 按瘫痪原因:

①器质性

②机能性

㈡ 按瘫痪程度:

①全瘫

②不全瘫痪

㈢ 按瘫痪表现的部位:

①单瘫

②偏瘫

③截瘫

㈣ 按损伤的解剖部位不同:

①外周性瘫痪

②中枢性瘫痪

2.外周性瘫痪和中枢性瘫痪如何区别?

中枢性瘫痪:

肌肉张力:增高,肌肉较坚实,受刺激可痉挛(痉挛性瘫痪,硬瘫)

是否肌肉萎缩:不萎缩

肢体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对外来力量的被动运动有抵抗

腱反射:亢进

皮肤反射:减弱或消失

范围:广泛

临床意义:脑或脊髓的损害

外周性瘫痪:

肌肉张力:降低,软弱松弛(迟缓性瘫痪,软瘫)

是否肌肉萎缩:出现萎缩

肢体活动:范围增大,对外来力量的被动运动无抵抗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皮肤反射:减弱或消失

范围:有限,个别肌群

临床意义:脊髓和外周神经损害

3.浅感觉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4.深感觉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5.特种感觉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6.反射的种类及其检查方法是什么?

7.反射机能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