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小荷晚饭准备得差不多了,李氏便将饭菜都端到堂屋里,顺便把屋后还在看架子的苏老头叫回来吃饭。
饭桌上,苏老头看着神色恢复了的李氏,悄悄在桌底下给苏小荷竖了个大拇指。
他从镇上到村里的这段路,不知道劝了李氏多久都没劝好,才一会儿的功夫就被外孙女给劝好了。
吃完饭,三人在院子里洗明日的食材。
“今日饭团卖得咋样啊?”
“卖得可好了,比昨日还要多呢!我跟你外祖父两人都忙不过来,带去的食材也全都卖完了。”
“那这几天下来,咱们是不是大概存了四两银子了?”
虽然没有将坛子里的铜板数一遍,但苏小荷还是估算了下。
“对,我算着差不多是有了。”
提起这个,李氏的心情直接一下由阴转晴;忙忙碌碌这么久,终于存到四两银子了。
但苏小荷还是有点不太满意,总觉得赚钱速度慢了些,距离她想要在镇上租个铺子还差了六两银子。
虽然租铺子用不着很多,但怎么说做生意手里还是要有点周转的,还有布置铺面等其他杂七杂八的,满打满算至少也要存够十两银子。
夜里躺在床上,苏小荷看着窗外的月光,想起今天李氏说得那个模仿他们做红薯地瓜丸的摊主。
又想到他们现在卖的饭团,一旦模仿的风潮打响了第一枪,后面的肯定蜂拥而至。
红薯地瓜丸是第一步,后面就是红薯馒头,再接着就是饭团,甚至就连她这个餐车都会被模仿。
到时候每条街上都是移动餐车,红薯地瓜丸,红薯馒头和饭团,那画面苏小荷都不敢继续想下去。
所以有什么法子既能从未来的模仿浪潮里脱颖而出,又能告诉所有客人,他们家才是唯一正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