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朱翊钧还真的没想到什么好人选,看来又要翻资料了。
不过这次朱翊钧也有大致的方向,基本上就是从参与过东南抗倭的官员之中寻找。这个时候,朱翊钧突然响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渭徐文长。
徐文长在东南多年,加上老家也是那边的,同时跟随胡宗宪在东南抗倭多年,应该知道一些合适的人选。
虽然天色也不早了,可是朱翊钧心里面已经是迫不及待的,直接对一边的陈矩吩咐道:“去把徐文长找来,就说朕弄到了一坛上好的花雕。”
“奴婢这就去!”陈矩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向着外面走去。
果然,陈矩去了没多久,朱翊钧就见到徐文长着急忙慌的跑进来,见到朱翊钧之后跪地行礼。听到朱翊钧说免礼,兔子一样窜了起来。
“陛下,酒呢?”站起来之后,徐文长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问道。
朱翊钧无奈的看着一眼徐文长,伸手敲了敲摆在龙书案的酒坛子,笑着说道:“看到没,花雕,十年陈的,这可是好东西啊!不过你要喝,那得给朕做一件事情。”
“这坛子酒,朕是准备赏赐给有功之臣的。”
“陛下有什么事情尽管吩咐,我徐渭徐文长一定为君分忧!”一边说着,徐文长一边拍胸脯,但是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过那一坛子花雕。
“朕想找一个人,文官,年纪不能太大,不能超过五十岁,懂得军事,最好懂得水战,熟悉火器的最好。”朱翊钧看着徐文长,笑着说道。
徐文长听了朱翊钧的话,脸上的表情略微有些迟疑,似乎在琢磨是不是该说。
“皇上,臣这里倒是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只是不知道这个人愿意不愿意当官了。”徐文仓最后还是开口说道:“这个人叫汪道昆,年纪也比皇上说的大一些。”
“汪道昆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出任义乌知县。”
“想必陛下对戚继光义乌兵的事情也听说过吗?当时东南抗倭之时,义乌知县就是汪道昆。这个人熟悉兵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了。”
“臣在东南总督衙门的时候,与汪道昆共事过。”
“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与臣的私交也很好。他也喜欢诗词,不过臣听说他最近迷上了戏曲,自己写本子,生活的很是快乐。”
“臣现在也不知道他还想不想出仕,所以臣刚刚还想着要不要举荐他。”
“到了抗倭末期,汪道昆已经是官至福建巡抚,深的总督胡宗宪的器重。在胡宗宪死后,汪道昆以同僚同乡之谊感慨伤怀,赋诗哭悼之余,为之奔走呼号,修书鸣冤。”
“也是因为如此,汪道昆也被罢官,于是他就寄情于山水与戏剧之间了。”
朱翊钧听徐文长说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感慨说道:“东南一时多少人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