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师父送的宝贵针砭,一直被她放在药箱子里,出门随身带的药材和银针都是普通常见的。
从小接受的教导就是随身带针,治病救人,职责所在。
余红兰给张蓉手腕上扎了几次,其实就已经好多了。
她转动手腕,面露感激。
“老师,果然不疼了,太好了!”
余红兰笑。
“虽然不疼了,但是到底受过伤,得养一养,这几天,记着啊!”
“嗯,我知道,谢谢老师!”
张蓉欢喜。
不多时,热乎乎的铜锅和一盘盘羊肉端上来。
程如峰已经根据余红兰的喜好,调了两碗料汁过来。
又专门拿了个空碗,里面放了一点点芹菜沫。
“来,先喝汤!”
这是潮汕牛肉火锅的吃法,在北方也只有红兰喜欢涮火锅之前先喝汤。
一碗热汤下肚,被冻透了的身体彻底暖和起来。
吃饱喝足,余红兰跟程如峰送张蓉回家,之后才各自回家。
开学前夕,红兰到学校开会,筹备开学课程,郑涛笑眯眯的跟红兰说起中医周刊的销量。
“本来以为就那样了,没想到年后又出现新一轮销售高峰,出版社那边加印了两次,新一期的周刊要赶紧筹备起来,出版社那边过年都在催我!”
红兰欢喜。
“郑主任,我已经准备了不少新的内容,等着,我去张大夫关大夫那边催催稿子,郑主任您也别闲着,我知道您家传的看二便诊病手法独特高超,快,贡献出一篇文章来!”
“你这丫头,催稿催到领导这里来了!”
“这话说得,那人家出版社催的不也是您么!我这是给你减轻负担,赶紧的。”
“行了行了,我有数,甭跟我这抖机灵,制药课的薛老师早上跟我说找你有事呢!”
“好嘞,那我去薛老师那边看看。”
余红兰之前跟着马英麟制作小儿保赤丸,六十六道工序,都已经习惯了,到学校认识了药学老师,才知道在正常人眼里,六十六道工序多可怕。
有开挂的余红兰在,繁琐的制药,老师都喜欢拉着红兰去配合讲课。
随着周刊的火爆,余红兰的立法计划也提上日程,她已经跟法学专家混熟了好几年。
“立法手续比较繁琐,国家卫生部的法律颁布都要等到每年的立法会,我看咱们可以先出一个法规,严教授您看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余红兰找到京大法学院的院长兼教授严教授,探讨关于中医诊疗法规的落地标准。
严教授一直知道余红兰在推动立法,并且已经有了初步规划。
“刚好年后首都立法会就要开,我看可以。”
其实行医规范到现在还没有被行业重视,连严教授也没觉得有什么重要的,不过被余红兰隔三差五拉去探讨,逐渐提高紧迫感,严教授不觉得这是顶顶要紧的事情。
不过既然余大夫要,就算给余大夫一个面子,也要增加这个议案。
“那就好,主要是我们当医生的,平时工作内容就是跟阎王爷抢人,难免有失手的时候,要是家属揪着不放,那我们工作没法展开,还有就是也避免庸医害人,行医标准我早就联合国家医疗队各位大夫还有我们医科大的诸位老师研讨出来了……”
余红兰又拉着严教授絮叨半小时。
余红兰不仅追着严教授中医行医立法,还顺手把西医也带上,趁着西方渗透还不强,让中医占主导地位,也不是不可以,顺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