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此情此景,李保良叹了口气,随即转而向李宝忠说明了来意,并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身旁的秦砚辞。
秦砚辞却因其特殊的经历,以及与李家的一段因缘,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他从简陋的背篓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坛自家精制的酒,那酒坛外覆着一层薄薄的泥土,似乎在无声诉说着它的质朴与纯粹。
秦砚辞恭敬地将酒坛递至李宝忠面前,语气诚恳:“宝忠叔,这是自家小作坊精心蒸馏而出,还请您品鉴一二,看是否合乎酒楼的标准。”
李宝忠年轻时便进入桂花楼,凭借其智慧与勤奋,逐步晋升至二掌柜之位。
虽然他这些年鲜少归乡,但对于家乡的一些人和事,尤其是与自家侄孙女李珠珠曾有过一段未果婚约的秦砚辞,以及秦砚辞那令人钦佩的廪生身份,他依旧记忆犹新。
廪生在这个县中是极少数能够得到官府资助的优秀读书人,对于这样一个偏僻的小镇而言,秦砚辞的成就实属凤毛麟角。
早年,桂花楼的大掌柜曾试图借由老板的旨意,拉拢秦砚辞这样的青年才俊。
然而秦砚辞淡泊名利,尽管平易近人,却总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距离感,既不接受世俗的馈赠,也从不涉足文人间的应酬,他的世界里,唯有圣贤之道最为重要。
这种特立独行的态度,使得大掌柜的结交计划最终不了了之,却也令他不敢轻易得罪这样一位未来的栋梁之才,始终坚持着老板“识人善用”的原则。
鉴于此,李宝忠对秦砚辞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亲自引领秦砚辞进入酒楼内的雅间,吩咐小二准备上好的酒具,尽管内心对这来自乡间的自酿酒不抱过高期待。
毕竟,桂花楼的客人们,多为达官显贵,口味挑剔,寻常酒坊的出品尚且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更别说出自农舍的私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