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黎城的局势也不容乐观。城墙虽然坚固,但城内的兵力和资源有限。陈淮山需要迅速制定战略计划,合理调配兵力,同时争取时间准备应对敌人的进攻。此外,他还需要与其他将领合作,共同抵抗外敌,确保楚国的领土完整。
与此同时,京城方面也得知了边城失守的消息,引起了朝廷的高度关注。皇帝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并派遣使者前往各地调兵遣将。楚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每个人都意识到,这场战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淮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不仅要保卫黎城,还要守护楚国的尊严和荣耀。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失败,必须全力以赴,带领士兵们奋勇杀敌,扞卫祖国的土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成为真正的英雄。
云缨派了十万军队支援黎城,陈淮山站在城墙之上,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他心中明白,这十万人马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当他看到这支军队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忧虑。这些士兵们面容憔悴,身上穿着破旧的盔甲,手中握着磨损的兵器,显然是一支疲惫不堪的队伍。更让他担忧的是,这些士兵大多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甚至有些还是残疾人。这样的军队,真要打起仗来,恐怕根本无法与敌人抗衡。他们或许有勇气,但实力却远远不足。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陈淮山感到一阵无力。但他知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弃。他必须想办法鼓舞士气,激发士兵们的斗志,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同时,他也需要寻找其他途径来增强战斗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此时的云缨已经彻底慌了神,她深知这次行动的重要性,绝对不能再失手了。于是,她立刻决定向燕国发出紧急求助信号,希望他们能尽快派出援手支援。她知道,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援助,后果将不堪设想。
云缨深知局势严峻,她明白仅凭自己一人之力难以应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于是,她决定向赵国发出紧急求救信号,希望他们能够派遣援军前来相助。她迅速点燃烽火台,让熊熊烈焰冲天而起,传递着她的求援信息。赵国方面收到了云缨的求救后,立即展开行动。他们迅速召集军队,准备驰援战场。然而,路途遥远且时间紧迫,赵国的援军能否及时赶到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无论如何,云缨都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等到援手到来。
此时,齐国和魏国两国的国君都有着同样的心思:趁着楚国国内混乱不堪的时候,趁机将其吞并。于是,他们分别派遣出五万精锐大军,并由两国最得力的将领亲自率领。这些军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满怀信心地踏上了前往楚国的征程。
齐魏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到达楚国边境的防线。
云缨看着源源不断赶来的十万大军,心中暗自高兴,但同时她也明白这些人的野心。她深知这支军队不会轻易离开京城,而是会一直留在这里。然而,她决定让他们前往黎城,而不是留在京城。因为黎城才是关键所在,如果黎城被攻破,那么整个国家都会陷入危险之中。所以她必须做出决断,将这十万大军派往黎城,以保卫国家的安全。京城作为国家的中心和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但如果京城被敌军攻占,将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云缨不能冒险让敌人进攻京城,而应该把重心放在黎城这个关键地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阴暗潮湿的天牢里,林震双手被铁链吊起,身上血迹斑斑,但他仍然每天都在嚎叫,那声音犹如厉鬼一般,响彻整个牢房,让人毛骨悚然。
“别叫了!吵死了!”牢头不耐烦地吼道,他觉得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个疯子。
林震却似乎没有听到牢头的话,继续嚎叫着:“放我出去!你们这些杂种!”
牢头心中一阵烦闷,他走过去,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在林震身上,骂道:“还想出去?你以为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天牢!进来就别想再出去!”
林震被打得皮开肉绽,但他依然不服气,他瞪着牢头,咬牙切齿地说:“总有一天,我会出去的!”
牢头冷笑一声,不屑地说:“哼,你就继续做你的白日梦吧!在这里,只有等死的份儿。”说完,他转身离开了牢房,留下林震一个人在那里嚎叫。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云缨的耳朵里。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那个林震,真是个不知死活的东西!竟然还在垂死挣扎。不过没关系,她已经想好了怎么对付他。
她心中暗自盘算着,当初之所以留下林震一命,就是为了让他亲眼目睹自己登基称帝的那一刻。她要让他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王者,而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蝼蚁。想到这里,云缨的眼神越发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辉煌。
云缨来到天牢,一股恶臭味道扑鼻而来,她皱着眉头捂住鼻子,忍不住说道:“这里面是什么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