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写第一卷阶级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自己的政策,让政令获得大明上下的认可和执行的共识。
而第二卷他是不主张公开刊印,大量发行,传的哪里都是,第一卷对当下的大明而言,完全足够,第一卷让人们意识到阶级的存在,和它的不正义性。
张居正反对还田疏,也是基于第一卷,但写出第二卷分配之后,张居正其实也期盼着还田疏能够推行。
工兵团营制度的逐渐完善,让张居正逐渐意识到,或许还田疏真的可以推行,哪怕是能够执行部分,也算是累积了底蕴。
而负责此事的王崇古,表现出了他的迫不及待,若非皇帝、太傅拉着,王崇古现在立刻马上就要在全国推行工兵团营,来组建大明的厢军,安置流民。
“王次辅,大明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当下大明超过八成的丁口,都是农户,虽然商税比例已经超过了五成,但商税的八成都是来自于海外种植园、市舶司抽分、官厂团造,而不是来自于乡野之间。”朱翊钧劝王崇古冷静,不是让他自己降温,而是说起了大明当下的情况。
朱翊钧进一步说道:“大明当下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和各家各户的手工占据了九成的产出,剩下的才是手工工场产出,只占据了一成,小农经济是以每一户为单位,是零散的,而且是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小门小户化为乌有。”
“王次辅你说呢?”
“臣欠考虑了。”王崇古逐渐冷静下来,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工兵团营不是无所不能的,一如当初的军屯卫所,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再总结经验。
迷信于某种主张、某个政策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幻想和幼稚。
大明的工兵团营是有破坏性的,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他能够生产,也能破坏,张居正担心的天下大乱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它会一种蛮横的姿态,破坏当下大明稳定的生产关系,这必然会产生阵痛,让这个阵痛,尽量减少到大明上下,都可以承受的地步,这才是明公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工兵团营的团造法,相比较小农,是更加集中的,规模更大的、产出流通性更强的生产方式,这对小农而言,是致命性的,臣忽略了工厂团造的矛盾统一体,只看到了它好的一面,也忽视了小农的脆弱。”王崇古由衷的说道,他意识到了现在就马上推广的可怕危害。
大明农户是总丁口的八成,农户男耕女织出产的货物,在大规模集体营造面前,不值一提。
任何政令都是如此,步子迈的太大,都会出现巨大问题。
当下大明的小农经济还是主体,如何在延续中渐变,才符合当下大明经济形势。
矛盾统一体,这个概念不复杂,大明存在广泛的这样的生产关系。
比如自耕农、佃农、雇农,他们多数掌握了少数的田亩或者没有田亩,必须强人身依附于乡贤缙绅,获得田亩耕种,维系生存,过重的地租导致过低的劳动报酬,让穷民苦力无法生存,而乡贤缙绅本身没有那么多的人丁去耕种,土地荒废对于乡贤缙绅而言也是浪费。
那么小农和地主就是为谷租而矛盾、且相互依存、并紧密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比如,城里的老爷们雇佣短工和长工,工钱就是矛盾,但彼此相互依存就是统一。
这种矛盾统一体如同矛盾一样,广泛存在。
工兵团营出发了,从北大营出发的团营只有三個,只有三万六千人,这三个团营修了四条驰道,剩下的三个团营,修建了京云(大同)驰道,因为京云驰道,是施工难度最高、工况最为复杂、海拔落差最大的驰道,所以需要三个团营分为三段施工。
京营一共有十万人,共有三个骑营、十二个车营,十八个步营,而每一个骑营、四个车营、六个步营构成一个团营,京营一共有三个团营,为武字团营,耀武团营、奋武团营、振武团营,分别为戚继光、李如松、麻贵掌控。
这三个团营是编制名称,所辖军种,不总是固定的,比如在实际征战中,李如松为先锋,就会掌管所有的骑营,而戚继光的中军主要为步营,负责殿后的麻贵则大部分为车营,这种灵活调整,只有京营能够做到。
而眼下六个工兵团营,亦有自己的单独军号,为勇字团营,分别为忠、烈、毅、襄、校、愤,而第一到第三工兵团营,正在修建大同府到归化城驰道。
朱翊钧在武英楼目送他们离开。
潘季驯人在归化城,和他想的不同,归化城并不是塞外草原的明珠,相反,它真的很简陋也很破败,城墙并不是砖石城墙,而是土坯,而且土坯的质量很差,导致了城墙坑坑洼洼,而城墙围不过十里,城内也不是一个个的坊,而是凌乱无比边民杂居其间,甚至连像样的街道都没有。
如果大明是小农经济的话,那么草原就是完全依赖于自然的自然经济,长生天但凡是不肯恩赐,就是死亡的自然经济,极为脆弱,现在草原上的信仰,佛学更多,而且是大欢喜的密宗,这可能让长生天十分震怒,所以没有了恩赐的草原,越发的贫瘠。
潘季驯把绺胡马匪剥皮帮一千三百人斩首示众后,就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三娘子这个布政使,一直想找潘季驯询问一些问题,但是她没找到,潘季驯这一连十几天,不在城中,去各个部落,这些小的部落,其实和大明一个个的村寨极为的相似,相比计较之下,部落更加脆弱,一场雪灾、一场大旱、一场瘟疫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潘季驯在草原萌生了绿意,三月初回到了归化城的总督府,说是总督府,不过是个二进出的宅子,但这也是整个归化城少有的砖瓦建筑了,也是在归化城投降后,营建的衙门。
“潘总督真的是身体力行,佩服佩服。”三娘子对潘季驯只有佩服二字,放着大明朝文华殿的廷臣不坐,跑到塞外来吃沙子,这种行为看起来像脑子缺根弦般的愚蠢,但潘季驯的能力,即便是在大明也是数一数二的,不避风尘之苦,身体力行的察闻民情,实在是让三娘子汗颜。
“我问忠顺夫人,忠顺夫人什么都不知道,我只能亲自去看看了。”潘季驯倒是想直接安排工作,奈何三娘子一问三不知,某个部落有多少人,他们有多少牲畜,牧场在哪里,冬天又在哪里,一无所知。
三娘子略显无奈的说道:“我不知道,俺答汗也不知道啊…草原历来如此。”
草原是封建制的,和大明的郡县制完全迥异,俺答汗管理的也只是五个每年到板升议事的万户,对于万户下辖的各个部族了解还不如大明详细。
完全自然经济的稳定性,远远弱于小农经济,产出不足,整个草原的主要矛盾,还是生存。
潘季驯摘掉了口罩,面色古怪的说道:“忠顺夫人以为,如果大明没有攻伐板升,草原会变成什么样?”
三娘子迷茫的摇了摇头说道:“没想过,这顿吃了不知道下顿在哪儿,哪有功夫思考那些问题。”
未来,是一个很奢侈的词,只有大明才有资格去考虑长策,草原上主要考虑明天是否能看到太阳照常升起。
“寺庙是魔窟,至少在草原上是这样。”潘季驯颇为确信的说道:“如果大明没有王化草原的结果,就是男盗女娼,你可能不服气,但一定会这样,因为草原在过度的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