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观兴国,大建安邦

“大明册封了俺答汗为顺义王,诸多万户封为都指挥,一般而言,这个北虏女子,应该算作是大明女子。”马自强强行找到了一个抗辩的方向,将这个女子身份模糊化。

俺答汗是大明的顺义王,而顺义王妃三娘子是朝廷册封的忠顺夫人,忠顺夫人的表妹,当然可以算作是瓦剌人、北虏,但同样也能算作是大明人。

至于阴结虏人,也是为了促进西北晋党处置之事,不应该如此定性,这朝廷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多少有点不地道了。

“这个女子是北虏人。”海瑞看着马自强说道:“她没有朝廷的诰命,算不上是大明人,礼部如此覆议,科臣们是决计不会轻易罢休的。”

“眼下要紧的是,让三娘子把她的表妹送回来,再补个诰命,就不成问题了。”

三品以上,都有诰命夫人,只需要把那个表妹和孩子要回来,才算是了结此事。

当然还有个办法,那就是把陈学会革罢,让他回籍闲住,等到风声过了,再拉出来继续任事,这也是过去一贯的处置方法。

朱翊钧思索再三说道:“大司寇联系下三娘子,让她把人还回来。”

王崇古则是眉头紧皱的说道:“陛下,要人当然好要,陈学会的外室为何要逃?肯定是外室察觉到了什么,察觉到有人要借着外室和孩子生事,做文章,攻讦到陈学会,会波及到她和这两个孩子,所以才要出逃。”

“朝中泄泄沓沓的言官的目标仅仅是陈学会吗?”

王崇古不认为陈学会才是他们的根本目标,如果仅仅是陈学会个人的话,完全没有必要擅动如此的风力舆论来进行反复攻讦,而且他希望小皇帝能够留意到,廷臣中并没有复古派,便不能清晰的洞悉,普遍存在的反对力量,到底在反对什么。

“大司寇提醒的有道理。”张居正听闻,肯定了王崇古的建议。

这次对陈学会来势汹汹的攻讦,很有可能指向的是大明开海。

陈学会平日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和泰西来使黎牙实进行沟通,为此,陈学会专门学习了泰西的拉丁语,对泰西来的算学进行翻译,陈学会,真的学会了拉丁语。

眼下朝堂上,拉丁语最好的就是陈学会,和陈学会带领的鸿胪寺,陈学会这样的大员倒台,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倒下,而是一片人倒下,大明和泰西使者不能有效沟通,就会发生很多让人不愉快的事儿。

比如大明卖给了泰西船长安东尼奥一些五桅过洋船,会不会在接下来的塘报里,这些五桅过洋船会不会入寇大明?而大明海漕会不会因为陈学会的离任而出现一些变化?大明松江镇、松江造船厂等等,会不会受到影响?

张居正已经无敌很久了,没有人能够实质上形成对张居正和他领导的新政产生威胁,而王崇古的提醒,来的正是时候。

对陈学会的弹劾,最后的处置意见是:责令三娘子送回表妹和陈学会的儿子,而后下旨令陈学会纳妾,陈学会没有子嗣,四十多岁的他,已经进入了合法纳妾的年龄,妾也是一种身份。

朱翊钧朱批了这本奏疏,眼下鸿胪寺离开了陈学会真的转不起来,朱翊钧读的拉丁教材,还是陈学会编纂的。

“贵州播州宣威使杨应龙进贡大木美材七棵,恳请朝廷恩赏,礼部议定,赐飞鱼服以恩赏其恭顺之心。”张居正拿出了下一个议题。

大木美材七棵,就可以换一身的飞鱼服了?答案的确如此。

“北方缺木,这里有一本朝鲜送来的书,是弘治元年,济州三邑推刷敬差官的崔溥,坐船回朝鲜,结果遇到了狂风,被吹到了台州府,而后从台州府回到朝鲜,崔溥在奏疏中详细描写了当时大明的风土人情。”

“崔溥所途经的运河沿线,已经是我大明最为繁华的地段,在书中,他更喜欢环境优美的江南,而不是环境彻底恶化的北方中原。”

“且其山童,其川污,其地沙土扬起,尘埃涨天,五谷不丰。自北京以至于辽东东宁卫,山皆童秃不毛。”

“中原少林木,松柏尤稀松。”

崔溥从进入山东淮河地界之后,就发现大明遍地都是秃头山,灰秃秃一棵树都没有,风一起,四处都是沙尘。

树都被砍完了。

张居正谈到了北方缺木的情况,他从唐初开始谈起,一直谈到了万历年间。

唐初多兴建宫室,就已经不采洛阳、长安等地的木料,而是采湖广、四川等地的木料,到了唐朝末年,篡唐的朱温,找不到足够的木料兴建宫室,不得不直接把长安和洛阳的宫室全都拆毁,送到开封建都。

而到了宋朝时候,不得不到陇西采木,将木料做成木筏,顺渭河而下进入黄河,最后转运到开封汴梁,营建宫室,张居正还专门带了一副画,名叫《卢沟运筏图》,就是描写的当时陇西采木。

“永乐初年,成祖文皇帝兴建京师,就已经是百般周转,到了嘉靖年间,皇宫中轴线所有建筑被焚毁,严嵩上奏言:今独材木为难,盖巨木产自湖广、四川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斧斤伐之,凡几转历,而后可达水次,又溯江万里,而后达京师,水陆转运,岁月难计。”

“好不容易建好了,万历四年,一把大火,又烧的一干二净,陛下有大仁,东南营造大船需大木,建宫室需大木,陛下以国事为先为重,宫室以石灰钢料为宜,岁省大木两万余料,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张居正讲完了大明北方木料短缺的问题,话锋一转,就是一顿阿谀奉承的狂吹皇帝圣明。

两万料大木等于二十艘五桅过洋船等于四十艘的三桅夹板舰。

湖广、四川、贵州的木料每年产出有限,皇帝修皇宫用了,南方造船就用不了,但是皇帝用钢混结构,不仅比用大木省钱,还不耽误造船厂的生产,更不用穷民苦力长途运抵入京,甚至还有一堆的官营厂的出现,安置失地佃户和游坠之民,更甚至,还能赚钱。

比如最近在京师非常风靡的玻璃,即便是绿油油的没经过磁选的玻璃,也广受追捧。

如果是这样修的话,张居正只会高呼英明,而不是高呼尚节俭,不要大兴土木。

张居正这意思是:奇观兴国,大建安邦!

这次皇宫鼎建全部资金由被抄家的张四维,冠名赞助。

张居正对国家之制非常擅长,他已经察觉到了,朝廷聚敛兴利之后,将银子弄到朝廷来,不是让银子在仓库里发霉,而是让它再次流入整个大明,最好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流到穷民苦力的手中。

这是他对分配的思考。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谬赞,朕不过是不想皇极殿再烧起来,朝臣们整天在地基上大朝会,也不是个事儿,朕住宝岐司也挺好的,黎牙实都嘲弄陈学会了,友邦惊诧。”

“陛下圣明。”张居正带着群臣歌功颂德,该夸就得夸几句,朝廷已经有了振奋的景象,自然要夸一夸小皇帝,维持小皇帝的积极性。

张居正坐定之后,仍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他思索了再三,也没察觉出来哪里不对。

朱翊钧刚才说,朕住宝岐司也挺好的,这潜台词就是,他不打算回乾清宫住了,从行政上避开了社死临幸正宫,小皇帝的叛逆心,已经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