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秦国终于对赵国动手了,长平之战就此爆发。起初赵国主将是廉颇,他严防死守,秦军久攻不下。
但赵王对廉颇的战术相当不满,秦国见此实施了反间计,让赵王换掉廉颇,启用赵括为主将。随后,秦国又秘密调来白起领兵。
纸上谈兵的赵括遇上久经沙场的白起,谁胜谁负不言而喻。秦军获胜后,白起将40多万赵国兵马全部坑杀,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和秦国对抗的实力了。
公元前230年,秦国名将内史腾灭掉韩国。次年,秦国又派王翦等将领攻打赵国。在使用离间计除掉李牧之后,赵国也不是秦国的对手了。
公元前228年,秦军攻陷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但赵国公子赵嘉逃了出来,在大臣们的拥立下建立了代国。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刺秦王,秦王一怒之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交出了太子丹,这才免于一死。
不过秦国之所以留燕国苟延残喘,只是为了集中兵力灭魏。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水淹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灭亡。紧接着,王翦又率领60万兵马南下攻楚。
在时任楚王负刍的错误指挥下,楚国名将项燕贸然出军大败。公元前223年,楚国覆灭。灭楚之后,王翦的儿子王贲就顺手灭了苟延残喘的燕国。
齐国由于远离进攻的主战场,秦国一直和齐国交好,齐国也沉溺于眼下的和平,终于备战。因此,他们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一口气看懂商朝的祭祀#历史#小知识#祭祀】
商朝的祭祀活动是其文化和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祭祀制度严格且复杂,祭品的选择和处理方式因身份和鬼神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商朝最恐怖的集体活动——活人祭祀。
祭祀并非商朝的专利,早在夏朝时期,祭祀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人们出于对神明的信仰,往往会用动物和人类作为祭品进行供奉。
考古学家们在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了一个公元前2070年左右的夏朝祭祀遗存,其中就有祭品的遗骸出土。不过,夏朝时期人们信仰的神明比较少,祭祀的频率也没有那么高。
公元前1600年,鸣条之战中,商朝灭掉了夏朝,但继承了夏朝的祭祀文化。与夏朝相比,商朝在祭品的选择方面更加残忍,他们常用的祭品是“人牲”,也就是活人。
商王朝周边有许多小部落和方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商王朝经常和这些国家产生冲突,爆发战争,因此俘虏了许多夷族人口,这些人被称为“羌人”。
除此之外,臣服于商朝的小方国也会向商朝进献羌人,因此羌人成了最常见的祭品。
不过,商朝人认为祭祀的规格越高,所用的祭品就要越尊贵。因此,百姓、婴儿、少女也成了祭祀的候选祭品。比起百姓,还有一类人更尊贵,他们就是商朝的奴隶主贵族。
比起羌人和百姓,贵族成为祭品的方式更加高级。一般情况下,羌人和百姓被杀死后祭祀就完成了,然而贵族祭品被杀死后还要被进一步加工,做成更高档的贡品献给鬼神。
比如,先砍掉头颅,再将头颅放进青铜锅里烹煮;再比如将贵族身上最细腻的部位割下来,剁成肉酱,制成肉丸子或肉饼供奉给鬼神。
为了沾一沾鬼神的福气,祭祀之后,人们还会把这些人肉贡品分而食之。
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很可能就是死于祭祀。除此之外,祭祀不同的神明时,商朝人也会采用不同的祭祀方式。比如祭祀河神的时候就会把祭品推入水中淹死,由此衍生出了“沈”这个字;
“磔”则是把祭品劈成两半;“辜”是掏空内脏;“伐”是砍下头颅。不同的祭祀方式也代表着商朝人的不同诉求。
比如“炮”就是把人活活烧死,当时的人们相信用这种方法可以“给予”,因此商朝王后在封地发生干旱的时候就用“炮”的方式进行了祭祀。
商朝祭祀不仅死法多样,就连祭祀的对象也种类繁多。他们祭祀的不仅有河神、山神、太阳神、土地神等自然神灵,还有商朝的先祖。
商朝人认为先祖死后就会化身成神,保佑商朝政权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