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0章 刘晔说虚实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657 字 1个月前

论将领的整体水平,吴军的优势很明显。一旦有人试出薄弱点,取得进展,立刻调整重心,加大攻击力度,争取突破一点,进而击溃整个蜀军战线。

沮授的这个建议取得了一致认可。

孙策的目的就是练将,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将领实战,学习掌握这种不利地形下如何作战。沮授的方案无疑是最贴合他心思的。从整个形势来看,这个方案也是充分发挥了己方的优势。

诸将不愿轻退,都想克敌制胜,至少要有个尝试的机会。沮授的方案很公平,按战绩轮换,能者上,不能者下,打赢了,立功受赏。就算没打赢,至少也能积攒一些实战经验。

兵练得再好,也要不时的见见血。总不见血,练不出真正的精锐。

将领同样如此。久不临阵,有些感觉会钝化,也容易沦为纸上谈兵。

首战的任务落在了前将军朱桓的肩上。他将主持摩天岭的战斗,以一月为期,一个月后由右将军纪灵轮替。主持战事的期间,随营军师要每天撰写战纪,报送行在,由军师处审阅,然后分发诸将,共同参考学习,从中借鉴,同时也是一种督促,让每个人都提高警惕,不要再出现孙权那样的低级失误,留下笑柄。

接受任务后,朱桓迅速起程,带着五千中军将士赶往摩天岭。

孙策本人也没闲着,命令中军水师逼近瞿塘峡,寻找战机。

——

黄权反击得手,重创孙权,吴军被迫暂时后撤,在蜀军中引起了不少的轰动。

尤其是黄权将吴军俘虏和缴获的甲胄、军械、旌旗送到中军时,更是观者如堵,各种羡慕嫉妒恨。

在此之前,诸侯与吴军交战,能取得类似战绩的唯两人而已,故魏国之将张郃,今蜀国之太子曹昂。如今再加算上黄权,一共三人。

三人之中,两人在蜀,这不是蜀国命不当绝的象征吗?

蜀军士气大振,曹操却是有苦说不出。

胜利固然能振奋士气,却不是双方实力的真实体现。黄权是蜀军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孙权却早已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万人将,如果他不姓孙,根本没有机会指挥这样的战斗。德不配位,任过其能,受挫是迟早的事,只不过遇到黄权,这一跤摔得狠了些。

如果其他蜀军将领认为自己也能像黄权一样击败吴军,那就太天真了,最后的下场未必能比孙权好。

让曹操无奈的是,轻敌情绪一旦滋生,凭言语是解决不了的,只有战场上的挫败能够让他们头脑重新清楚。吴军训练有素,能在孙权受挫的情况下稳住阵地,有序撤退。蜀军能不能做到,他却没把握。

一旦出现溃败,摩天岭防线有可能因此崩溃,孙策就能绕过瞿塘峡,直逼白帝城下。

曹操找来法正商议。

法正也担心,但他担心的不是诸将轻敌,而是孙策撤离。

孙权从来不是目标,孙策才是。

廖立多次传来消息,孙策并没有决战的计划,这次来也只是为孙权掠阵,看看形势。如今孙权被击败,孙策也看过了地形,很可能因此撤回秭归,甚至是撤回南郡。

如果是这样的话,击败甚至拖垮孙策的计划就无疾而终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彭羕及时找到了合适的地点,制造出一场山体崩塌,借天地之力重创孙策。

怎么看,这都不太现实。

没让他们担心太久,斥候传来消息,吴国前将军朱桓率部赶来,看样子是要接替孙权指挥作战。

法正欣喜若狂,几乎是冲进了曹操的中军大帐,将这个好消息报给曹操。

曹操抚着胡须沉吟了片刻,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对法正说,我怎么觉得这是个阴谋,就是想借我们的手教训一下孙权,同时骗我们让步?孙策是不是早就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只是知道廖立是细作,故意说不想打,以便让我们先是放弃了巫县,接着又放弃了牛马岭?

法正觉得曹操说的有些道理,却不肯承认。他想了好久,对曹操说,不管是不是阴谋,孙策想攻下摩天岭都没那么容易,拖的时间越久,我们的机会越大。

至于廖立,那也简单,看他以后还有没有情报送过来就知道了。如果真如大王所说,孙策早已识破廖立的身份,只是想利用廖立传递一些假情报,那廖立现在就是一枚失去价值的棋子,孙策就算不杀他,也不会再让他自由活动。

有一句话,法正闷在心里没说。到了这时候,廖立已经不重要了。就算有情报送来也没什么价值,要么是垃圾情报,要么是假情报。

——

朱桓行动很快,孙权战败后的第四天,他就赶到了摩天岭,接管了指挥权。

在刘晔的陪同下,朱桓巡视了阵地后,赞不绝口。

“仆射若为将,当与五大都督比肩。”

刘晔笑笑,没说什么。人各有命,无法强求。朱桓能成为前将军,是因为他是江东人,早在天子渡江时便依附天子,受到天子栽培。而他却因一念之差,选择了长安天子,成了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