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一点也不奇怪。他笑盈盈地对荀彧说道:“文若兄,你现在是越来越下流啦。由道而术,而且是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术,你和策士有什么区别?何伯求如果听到这个消息,怕是要羞愧得自杀了。”
荀彧神色黯然,沉吟良久。“我不敢奢求伯求先生的理解,只求问心无愧。德祖,你我虽各为其主,所求之道其实是一致的,只是手段有别罢了。你真觉得吴王能坚持得住?”
杨修不置可否。“文若兄有何高见?”
“陛下是少年聪慧,吴王更是天纵之才,你不觉得他们为敌太可惜了?”
杨修有些意外,盯着荀彧看了很久。“你究竟想说什么?”
“吴王有大志向,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他应该不是汲汲于皇位的那种人。天子对吴王多有钦佩,也有心行吴王之政,只是舍不下祖宗的基业。如果吴王真能入朝主政,不仅中兴有望,重现文景之治都是有可能的,难道不比两军交战,杀得你死我活的好?”
杨修眨眨眼睛,似笑非笑。“天子不肯禅让,却愿意做傀儡?”
“不是傀儡。”荀彧纠正道:“是垂拱而治。”
“这是你的想法,还是天子的意思?”
荀彧沉默了很久。“我的,但是我觉得天子有可能会答应。如果你我共力,未尝……”
杨修摇了摇头,收起笑容,神情严肃。“文若兄,你自己也清楚这不太可能。就算天子勉强答应了也是权宜之计,一旦有机会,他还是会将大权夺回去。他想做孝桓帝,吴王却不想做梁冀。如果吴王只是梁冀之辈也就罢了,偏偏他还是你说的天纵之才,要谋的不是一家一姓之功业,而是功在千秋的大业,岂能因一时之仁而半途而废?就算他愿意,我也不肯,张相、虞相也不肯。你如果真为陛下着想,我建议你还是劝他禅让比较好,大家安心。”
他顿了顿,又道:“与其相信天子,我更愿意相信吴王。我可以向你保证,只要天子愿意禅让,刘氏血食不绝。既然吴王能封袁耀为王,想来不会吝惜陛下一郡。”
“封袁耀为王?”
杨修郑重地点点头,却不多做解释。他从袁权口中得到这个消息,答应了袁权不会外传,自然不会轻易告诉荀彧消息来源。荀彧也没有再问。他相信杨修,也知道杨修为什么这么死心塌地的为孙策效力,想策反他是绝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