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用换,给他增援一个助手就行。”
见周瑜胸有成竹,孙策不由得笑了一声。“看公瑾这意思,你已经有合适的人选了?”
“没错,也是巧,刚刚碰到的。傍晚巡城,听到有人在城下高谈阔论,声音大得我在城上都听得清楚,听了两句,觉得有些道理,就和他多说了两句,正打算明天引荐给将军呢。”
张勋抚着胡须。“这么说,你们认识还不到一个时辰?”
周瑜笑道:“张公,是不是人才,见一见不就知道了。”
孙策也觉得有点不靠谱,不过话又说回来,汉人就是这么自信,周瑜也不例外。“是谁啊?”
“阎府君也许认识,京兆杜陵人,杜畿杜伯侯。”
“他啊。”阎象哈了一声,却没下文了。孙策一看,知道阎象认识此人,但印象不怎么好。不过他知道杜畿是谁。如果史书实录,别说协助舒邵守鲁阳,就算让他做南阳太守,杜畿都是妥妥的够格。阎象对他印象不好,一可能是知道得有限,二可能有偏见。
杜畿有能力,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循吏,史书载他疏阔,不拘小节,但荀彧说他有勇有谋,能当大任,后来的经历证明荀彧看人很准,至少比阎象准。
没想到杜畿就在宛城。
“请来看看吧。”孙策说道:“如果真有才,让他试试也无妨。”
孙策发了话,阎象和张勋都不好说什么。周瑜立刻派人去请。等待的时候,阎象把他了解的情况简略的介绍了一下。杜畿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杜陵杜氏传自前汉御史大夫杜延年,近三百年了,可以说世代为官,但杜家传的是法家学问,前汉孝元帝尊儒之后,法家学问就不太受欢迎,本朝儒学大兴,法家就更不行了,杜家的仕途也一直不温不火,没出过什么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