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日本的带路党

司礼监 傲骨铁心 1598 字 3个月前

“补,补!”

公公心弦一动,便拿出东海的定海神针,温柔的帮秀英姐治疗裂处。

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医院养了几天伤后,公公不得不拖着神清气爽的身子主持大计。

八月二十一日,那霸港,海陆将领数十人参加了大本营对日作战总动员会议。

会上,联合舰队参谋长官沈有容提出皇军海陆官兵不过三万余,而据可靠消息,日本幕府能够动员的兵力在二十万以上,敌我兵力过于悬殊,因而是不是能够再从本土抽调兵力。

“如果要抽调兵力的话,台湾警备师团可以抽出两个联队,辽东的特别作战部队也可以抽出一个联队规模兵力,浙江和福建方面能够配合的话…”

大本营参谋总长蒋西凤同意沈有容的看法,他已经制订了一套增兵方案。

根据此方案,大约可以得到15000到20000人左右的增援兵力。

但是,这样的话,对日作战就要拖延至少两个月,甚至有可能数月。

“不能拖。”

坐在大圆桌主位的魏公公环顾一众将领,道:“虽然朝廷没有全力支持,皇军兵力有限,但诸君要清楚皇军不是孤军作战,我们在日本是有三个盟友的!”

魏公公所说的三个盟友中,第一个盟友就是正被德川秀忠幕府残酷镇压的天主教徒。

由天主教徒组成的倒幕武装力量有数万人之多,虽然他们是乌合之众,并缺乏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但因为得到了魏公公通过颜思齐等人给予的资金和武器支持,因而尽管天主教倒幕军在面对幕府军队的进攻时总是败多胜少,但一直在坚持。

这个坚持就使得幕府军队的主力一直被倒幕军牵制,从而导致一个对皇军极为有利的局面——在局面战场,皇军的兵力并不是劣势,而是优势。

第二个盟友是大量在日本“吃海饭”的汉人,这些人大多是福建和浙江人。

和现定居在良臣县的福建人后裔不同,那些吃海饭的汉人大多是大明一个家,日本一个家。

并且,他们都是典型的“实力派”,如果稍加组织的话就是一支军队。

说好听点,他们就是海商。

说不好听点,他们就是海盗。

颜思齐和尚小的郑芝龙就是这种人的代表,而日本最大的海上实力派“甲必丹”李旦则是这种人的领袖。

颜思齐已经接受公公“龙虎将军”的册封,李旦这个人却迟迟没有表态,相关接触工作一直在由胡广和沙千刀负责,据他们传来的消息李旦对于皇军的态度很模糊。

第三个则是日本的儒家学者们。

会议上,魏公公告诫部下们,千万不要小看日本的儒家学者们,这些人在即将到来的征日战争中起到的能量和作用绝不会低于倒幕军,也绝不会低于那些海上强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