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叶康直的关系网

见到来人,韩绛也吃了一惊,将其带到自己书房。

来人,跟着韩绛,进了书房,就拱手拜道:“还请相公帮我!”

韩绛立刻扶起对方:“令绰,你我两家交情,何须如此?”

来人,正是当朝的礼部尚书曾孝宽。

其与吏部尚书韩忠彦,并为当朝六部尚书中的二代。

曾孝宽的父亲是曾公亮,曾公亮和韩绛的父亲韩亿是好友,两家人不仅仅是世交,也是政治上的盟友。

当年,熙宁变法的时候,先是曾公亮给王安石保驾护航,然后是韩绛给王安石接盘,号称传法沙门。

本质上,熙宁变法,就是曾、韩两家在背后大力支持的。

曾家自曾公亮去世后,一直不显山露水,极为低调。

但是,没有人敢轻视这个家族!

曾公亮在朝数十年,历事三朝,有着无数门生故旧,关系网遍布朝野。

最重要的是——曾公亮的关系网,依托的是同乡!

当年,曾公亮在朝,扶持和提拔的年轻人,几乎全部来自福建!

曾孝宽被韩绛扶起来后,就道:“相公应该已经听说了吧……”

“家父生前的学生,叶康直除授秦凤路的词头,为中书舍人曾肇、苏辙缴还!”

“他们还诬陷、构陷叶康直奴事、谄事李宪,骚扰百姓,祸害一路!”

“相公当知康直的为人!”

“他是绝不会,也不可能做这种事情的!”

韩绛微笑着点头:“自然!”

“老夫信得过康直!”

“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能得百姓如此称颂,且至今怀念的君子能臣,岂会害民、残民?又岂会谄事阉人?”

熙宁初年,叶康直任为光化知县(今湖北老河口市),在当地见到地方百姓,以竹屋为舍,因为竹屋干燥,容易失火,经常烧掉百姓民宅。

叶康直就带着百姓,开设窑场,烧制砖瓦,以砖瓦为屋,两年间,就让光华县当地的竹屋几乎绝迹,从此当地火灾大大减少,百姓纷纷称颂。

同时,叶康直还非常有商业头脑。

他在光化县还带动光化百姓,发展地方产业,带动了好几个光化特色项目,然后拿着赚到的钱,在当地兴修水利,劝垦劝桑。

光化县三年就发生了大变,简直像换了人间。

于是,当地百姓做歌谣: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

于是,荆湖北路具报朝堂,先帝闻之,大悦,特旨改叶康直为京官——当然了,这其中有一个不为外人知的背景,叶康直是曾公亮的学生。

叶康直的贤名传入汴京,是曾公亮在背后运作的。

叶康直之后也不负曾公亮之望,为官政绩斐然,所过之地的百姓,至今怀念不已!

正是因此,所以,当秦凤路出缺,曾孝宽提名叶康直的时候,韩绛同意了,并将之报了上去。

两宫自是从善如流,诏准所请,命中书舍人撰写词头。

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居然出了这种事情。

而且是在韩绛第二次上表请求致仕的时候,出现了这个事情!

这不仅仅是在打庆寿宫的脸。

也是在抽他韩绛韩子华的脸啊!

更是在将曾孝宽往死里得罪——保举叶康直为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的人,就是曾孝宽。

换而言之,假若叶康直有罪,那么,曾孝宽就要连坐,最起码,得罚铜,加磨勘!而他韩绛则要在致仕前,落一个识人不明,乃至于任人唯亲的名声!

这就根本不能忍!

也忍不了!

必须反击!

“令绰打算怎么办?”韩绛问道。

“下官打算,明日入宫,拜谒两宫,并求见天子,请两宫与天子治下官之罪!”

韩绛听着,露出一个赞赏的神色:“善!”

“那需要老夫做什么?”韩绛问道。

“请相公从崇文院中,调出几份卷宗来……”曾孝宽道。

韩绛点头:“可!”

他如今还是左相,依旧控制着崇文院——崇文院如今虽然已经并入秘书省,独立运作。

但在元丰改制之前,崇文院是由宰相们控制的。

所谓的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学士,就是过去的宰相之名。

昭文馆是首相,监修国史是次相,集贤院则是末相。

如今,虽已罢去这三馆学士,但传统的惯性力量依然存在,韩绛作为左相,依然对崇文院有强大的影响力!

于是,韩绛当即找来纸笔,给曾孝宽写了一张条子,然后盖上自己的左相大印。

“且去吧!”

“连夜办,不要拖!”韩绛叮嘱道。

“多谢相公,我自晓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