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独立旅首次打巷战,炮兵团轰开北大门

鬼子在城外埋设了大量地雷。

其中还有一定数量的反坦克地雷。

鬼子哪怕将来要逃跑,也不会往这个方向跑,因此它们可以尽情的埋雷,不用担心自己逃跑时炸到自己。

独立旅也早有准备,不仅针对地雷做了了预案,对毒气、突袭等等都有预案。

甚至针对细菌战都做了一定的准备。

还是那句话:鬼子好杀吗?

即便有领先鬼子近百年的先进武器装备,也不那么容易杀。

因为它们可以做到毫无底线。

我军重炮多,鬼子就躲在民房里向我军射击。

我军不确定这里有没有平民,不敢用重炮。

我军要来攻城,它们就无限制地埋雷,哪怕这些地雷将来连它们自己也忘了埋在了哪里;

哪怕可能被普通老百姓踩到。

甚至它们还可以用毒气弹、细菌弹。

还可以用平民当挡箭牌。

这些缺德事鬼子全都干过!

于是,尽管我方装备明显领先鬼子,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但这些伤亡是在所难免的,除非现在就有了高效排雷手段,比如来几百排雷机器人。

最次给来辆扫雷车也好啊!

但是,这些都没有。

这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没有炮火压制、没有步战车火力压制,我军往往顾不上排雷。

直接用人来蹚!

此时工程兵们的风险主要是前方的子弹,和一不小心漏掉的地雷。

在牺牲了十余人之后,独立旅终于彻底清除了面前的地雷。

在冲进城内之后,战斗又胶着起来。

在这里,到处都是民房,重武器几乎用不了。

简单来说,就是和鬼子打起了巷战。

但这又不是普通的巷战。

普通的巷战,双方都不想伤到平民;

而这种巷战,只有我军不想伤到平民。

鬼子的重武器还是想用就用。

甚至必要时,它们都准备用化学武器了。

在今后,城市进攻作战都可以通俗的讲就是“巷战”。

不存在突破城墙,进到城内就意味着攻下一座城的情况。

争夺的重点已经不在城门。

城门可以用重炮轰开。

但这只是攻城的第一步而已。

巷战,是对军队整体战斗能力、情报精确性、指挥能力与后勤支援水平的综合考验。

鬼子很聪明,能够预料到:仅依靠城墙,挡不住拥有众多重火力的独立旅。

于是就把重心转移到城破之后的城市攻防战上,在巷战方面下了苦功夫。

首先,它们建立了一些坚固的防御工事,比如壕沟、掩体等。

虽然留给它们的时间不多,无法建立永久性碉堡。

但哪怕挖几条壕沟,也能为鬼子提供较好的防护和掩蔽,减轻我方步兵的火力威胁,同时增加我军前进的难度和风险。

其次,它们在城市内也埋了地雷,此外还设置陷阱和障碍物,比如铁丝网。

这些地雷和障碍物,增加了我军战士暴露机会和暴露时间,增加了我军伤亡。

而且地雷本身也可以给我军造成伤亡。

多亏这个时候的鬼子还没想到地道战,如果再挖上一系列地道,那就更难打了。

这一点,在将来解放太原时就遇到了。

我军在这个时候,感觉自己的手雷、迫击炮都有些火力过猛。

容易伤到平民或自己人。

用个成语来描述,就叫投鼠忌器。

相对于昨日特战团打得比较窝囊的阵地战,今天从特战团出来的狙击手们,却是有了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

在本次城市攻防战中,狙击手击毙的鬼子数量,超过了重型步战车的战绩、超过了普通步兵的战绩、超过了155榴弹炮的战绩;

也超过了这三者之和!

这就是把正确的兵种放在了正确的地方所达成的效果。

狙击手擅长的不是在阵地上当优秀射手来用;

而是躲在敌人难以发现的地方,使用高精度武器,一击毙命。

而且,哪怕开完了枪,鬼子还发现不了我方狙击手的位置。

我军在付出了数百人伤亡的代价后,才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军现在武器装备的战法:

步战车冲到前面随便用机枪点射,目的不是杀伤鬼子,而是吸引火力。

当鬼子的无坐力炮、速射炮、爆破组等暴露后,狙击手将其射杀。

也是在此战之后,鬼子也开始重视狙击手的培养。

而我军更加发现了狙击手的价值,他们绝不仅仅是在阵地战中,击毙对方几个炮手和机枪手那么简单。

那只是他们的简化版本。

在城市攻防战中,狙击手一度成为核心力量,不论是防御方还是进攻方。

直到声波探测装置、狙击榴等反狙击手装备的广泛运用后,狙击手的作用才开始下降。

这时,狙击手开一枪就得马上跑,否则就会被各种枪炮覆盖。

毕竟,培养一名狙击手太难了。

谁都不想用狙击手来和对方的普通步兵一比一交换。

当北门方向打开缺口后,我独立旅发挥不畏牺牲的精神,利用步战车,向另外三座城门突进。

内外夹击,打开了另外三座城门。

最惨烈的巷战正式打响。

而张大彪终于有了玩大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