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团预定战场在王桥和榆树坡,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
听起来一个团守两个地方,似乎兵力太过充足。
实际上,这两个地方并非什么交通要道。
并不是把特战团一分为二,一半在王桥;一半在榆树坡,鬼子就跑不了的。
这一带地形以丘陵为主,还有一些平地。
整个襄垣地形,丘陵和平地占了三分之二。
四处无险可守。到处都是开阔地。
从哪里都能跑。
这造成的问题就是:特战团的战线长达5公里。
甚至还不止5公里,因为3团还没有赶到,而襄垣的敌人想逃跑的话,也有可能走3团的预定防线。
只要绕远一点即可。
所以,特战团还需要分出一部分人,监视襄垣南侧。
至于鬼子会不会往西侧逃跑,这个顾不上了。
寄希望于敌人不想绕那么远吧。
特战团本来人数就比较少,大约2500人。
比1到6团平均人数少了一半还多。
又分出6个狙击小组,这就又少了120人。
这里的狙击小组不是指的一个开枪的,一个说话的俩人组合。
而是10支这样的组合,每个小组共20人。
如果平均把特战团的人分布在战线上,也得平均两米多一个人。
况且这还是把医务兵、通讯兵、炊事员等非战斗人员都算上的结果。
以三道防线来计算的话,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10米以上。
那么阵地就只能十米一个人来布置吗?
当然不是的。
只要形成交叉火力,确保没有盲区就可以。
每个小阵地可以只有两三个人防守。
有的阵地之间间隔在300米以上。
两个火力点之间间隔300米,你如果要通过的话,离火力点最远也只有150米。
这个距离对于特战团来说,虽然也不能说百发百中,百发七十中还是能做到的。
毕竟这是特战团,战士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比较强。
另外防线还需要形成层次,分成几道防线。
不能突破一点就全线崩溃。
最好的防线是:到处都有希望,又到处都出不去。
比如给你留下一块开阔地,一个人防守都没有。
你如果进去了,炮弹紧跟着就落下来。
当你明白为什么那地方没人的时候,已经晚了。
这次就想在王桥留下这么一块地方。
王桥南侧有一块平地,平地的南侧地势高一些。
特战团就留出这块平地,让鬼子来钻。
而在南侧建立阻击阵地。
但是鬼子也不傻,早就知道我军有重炮,还往这种地方跑,那不是找死吗?
这一块儿地方成了自然的无人区,谁都不进去。
对于特战团来说,这块地方鬼子是不是进去无所谓。
鬼子进去了,就捡个大便宜,进去多少鬼子就炸死多少;
鬼子不进去,也不损失什么。
特战团巴不得鬼子在这片区域前犹豫不停,最好犹豫到1至4团赶到。
而且,这一大块地方你不敢进,我军就可以少在这里布置些兵力。
特战团是悄悄地赶到这里的。尽量让鬼子晚发现一些。
到达预定战场后,就地构筑工事,挖防炮洞、挖壕沟、找狙击点。
经过猛虎大演习之后,各团在挖壕沟上也比较讲究。
壕沟不能挖成直的,要有拐弯。
而且不能是圆角转弯,而应该直角或者锐角转弯。
这是经过实战检验的。
如果是直的,基本没有拐弯,迫击炮炮弹落在外面还好;如果恰好落在壕沟里面,伤害反而更大。
如果有圆角转弯会好一些,但是伤害也比平地大。
冲击波会沿着壕沟跑。
如果是直角转弯或者锐角转弯,那就好多了,伤害明显比壕沟外面小。
哪怕只经过了一个直角转弯都没事。
这些都是演习中炸死了无数头猪才总结出来的经验。
简单的一项“挖壕沟”工作,也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经过培训才行。
鉴于兵力相对不足,特战团并没有急着进攻。
他们的原则是: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依旧不动。
只要守住防线,防止敌人逃跑就达到了目的。
围歼鬼子是1到6团该干的活。
连应该剪断的电话线都没剪,尽量拖延鬼子发现被围的时间。
当然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
数万人马的调动,隐瞒不了多久。
鬼子的侦察兵不是瞎子和聋子。
只有特战团先行赶到这件事鬼子还不知道。
王桥再往西南几里远,就是五阳。
这里更是224联队逃跑的合适路线,比榆树坡还重要。
因此特战团在这里放了200人。
在特战团到达预定战场后一小时,224联队发现了特战团。
开始也没想着逃跑。
独立旅虽然声名在外,却也不至于让鬼子望风而逃。
224联队只是想打通交通线,使自己能持续获得补给和援兵。
小主,
随时留有退路而已。
于是近藤新八派了一个大队,大队长哲几松四。
哲几松四接受能力也比较强,一看地形就想到了,不能把鬼子聚集在一起。
在我方阵地前一大片开阔地,没有村庄,没有平民。
如果大批鬼子进到这个地方,准挨炮轰。
但又不能上去几个,死光了再上去几个,这又成了添油战术。
于是它就想到了土工作业,挖着壕沟接近我军。
等离我军近了,混战在一起,我军的炮火优势就不存在了。
就能发挥它们近战优势了。
其实近战优势也不在鬼子方面,我军的步枪射速快,而且穿有防弹衣。
在格斗方面又面对的是以单兵能力见长的特战团。
往往火力弱小的一方,经常采用近战、夜战来缩小装备上的差距。
历史上,从抗战到半岛,我军一直采用这种战术。
因为那时,我军装备差,火力差。
但到了对南方小国的自卫反击战时,就不是这样了。
那就是千百门大炮猛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