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七 靖康之变(一四一)

种师道说道:“心浮气躁、知道上进,你这个评价倒也贴切。高宠本是我看中之人,又是怀远的亲侄子,我自当抬举他,可是这战场无情,伊州之事不可再犯。”

朱五知道在伊州之事高宠犯下大错,那在西军(当时还没有成立华夏军)几乎是死罪,最后高怀远战死之前求种师道赦免高宠。种师道看在高怀远为西军立功无数的情谊下,法外开恩赦免了高宠。

朱五这才明白种师道是想给高宠创造一些机会,但是又怕高宠完不成差事,故而担心。朱五暗道:原本这种事情种师道一定是要跟折赛花商量的,今日问自己,恐怕也是要试试自己的才能。如果能出一妙策让种师道采纳,自己的在军机处的地位就会有所上升。

朱五沉思半晌,道:“不如将高少将军带在身边,王爷亲自调教,早晚定成大气。”

其实种师道也是非常看重朱五的,他以为朱五真是那个神机军师呢。不过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他觉得朱五虽然比起一般的将军算是智谋宽广之人了,但是要在军机处运筹帷幄还差了很多。而高宠也无法达到高怀远的高度,种师道已经下定决心再次西征,一举解决西域的问题,然后再与金国争夺中原。这次西征他将必须留下一些人手保住西北老家不被金兵攻占,这些将领既不能是吴麟、吴玠那样的良将,也不能是林冲、鲁达那样莽夫,因此诸如高宠、朱五将领成了种师道优先考虑之人了。

种师道见朱五不明白自己的心思,提醒道:“朱五,你看这潼关要地谁来守卫。”

朱五再傻也明白了,这是要让高宠来守卫潼关了。数月之前河东大战,守卫潼关的就是高宠和他朱五,结果前方战事不利,他们二人也是无功无过。在军中建功立业自然人人向往,即使打了败仗也是起码在战场上厮杀过一番,就是这种无功无过的差事让人最为心烦。

朱五道:“王爷,莫不是咱们华夏军又要有打仗打了吗?”

种师道说道:“你也是军机处的将军,有些事情你该知道。就是昨日,张叔夜转来了急报,西域大乱了。如果不能平息,只怕我华夏军数次西征,靡耗粮饷、牺牲将士,所得土地财富将毁于一旦。”

朱五道:“王爷既然要策划西征,潼关守卫自然重要,高宠将军倒是合适之人,只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种师道说道:“高宠年轻气盛,与其他诸将也有嫌隙,我担心他跟随西征会耽误战机,再铸大错,得不偿失也。”

朱五道:“既然王爷决心以下,我愿劝劝高将军,让他安心留在潼关。”

种师道说道:“如此甚好。若大军西行,多则三年少则两载,能保住潼关无碍,阻拦金人于关东(这里指的是潼关以东)这也是天大的功劳。高宠年轻,你也留在这里吧,做一个参军,实时提醒高宠。只要保住关中(现在的陕西行省)无恙,也记你的功劳。”

朱五此刻已经料到是这个结果了,他虽然不愿意,但是也是无奈。看来种师道也看不上自己的本领。于是道:“王爷放心,微臣尽心竭力也要保潼关无恙。”

种师道高兴道:“有你在,我无忧也。”

朱五心情沉闷,但是脸上并没有显示出来,而是问道:“王爷,那这个河中府是守是弃呢?”

种师道说道:“河中府周围百姓不多了,都迁徙的陕西行省去。这里可以驻守一支偏师守住码头就好,城池吗?一座空城而已,就放弃吧。”

种师道安顿好了河中府诸事,就班师回延安府,准备西征诸事了。种师道西征最担心的就是金军东一了中原,然后挥师西进抄自己的老家。为此他要千方百计地阻止金军统一中原的步伐。时迁就是揣着这个目的来到了洛阳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