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后劝道:“陛下!您当皇帝十多年来除了这两年可曾快活过?”
崇祯皇帝听了周皇后的话,心中一阵酸楚。他回想起自己登基以来的种种经历,确实如周皇后所说,除了这两年王凌横空出世、力挽狂澜之外,他几乎没有一天是真正快活的。登基之初,他满怀雄心壮志,想要振兴大明,然而面对内忧外患、朝政腐败、国库空虚、流寇四起、外敌入侵等一系列问题,他始终感到力不从心。即便他勤政爱民、日夜操劳,却依然无法扭转大明衰落的趋势。
直到王凌的出现,大明才逐渐从泥潭中挣脱出来。王凌不仅平定了内乱,剿灭了流寇,还彻底消灭了清国和蒙古的威胁,甚至将朝鲜纳入大明版图。这一切的成就,崇祯皇帝心知肚明,都是王凌的功劳。然而,作为皇帝,他内心深处依然有着难以言说的不甘和无奈。
周皇后见崇祯皇帝沉默不语,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大明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是王凌的功劳。他虽然功高盖主,但从未有过僭越之举。即便民生会的官员们有意推举他为帝,他也未曾表态。陛下何不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于他?如此一来,既能保全朱家的颜面,也能让大明继续繁荣昌盛。”
崇祯皇帝闻言,心中一震。他从未想过自己会主动退位,但周皇后的话却让他不得不正视现实。他知道,王凌虽然表面上对皇位没有兴趣,但实际上他已经掌控了朝堂和军队,民生会的官员们也早已将他视为新的皇帝。如果自己继续坚持,恐怕只会引发更大的动荡。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长叹一声,说道:“皇后所言极是。朕确实已经无力再掌控朝局,与其等到局势失控,不如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于王凌。只是……朕心中仍有不甘啊。”
周皇后轻轻握住崇祯皇帝的手,柔声道:“陛下,退位并不意味着失败。您为大明朝付出了太多,如今能够放下重担,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况且,王凌是您的女婿,他若登基,必定会善待朱家子孙,保全朱家的血脉和尊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心中渐渐释然。他知道,周皇后的话是对的。与其苦苦挣扎,不如主动退位,为自己、为朱家、为大明谋一条更好的出路。
与此同时,王凌在京师的日子也并不轻松。他虽然表面上对皇位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但实际上,他早已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民生会的官员们不断向他施压,希望他能够取代崇祯皇帝,成为大明的新君主。
大明的旧官吏,以内阁首辅张国维为首也极力主张王凌登基,他们也想立下拥立之功,为子孙创造更好的富贵。
然而,王凌心中却有着自己的考量。他知道,自己虽然功高盖主,但以武力取代崇祯皇帝,必然会引发朝堂和民间的动荡。即便他能够顺利登基,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稳定局势。更重要的是,他不希望自己背负“篡位”的骂名。他希望崇祯皇帝能够主动退位,将皇位禅让于他,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成为大明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