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所在的村庄叫贵子张楼,村里的人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老槐树老鸹窝迁徙而来。
由于以前村里的木匠特别多,做柜子的人也多,便起名叫柜子张楼。
后来登记村名的时候,村里一个文化人,说“柜”通“贵”,便把名字改成了贵子张楼。
村子是个典型的平原村庄,一眼便能从东头看到西头。
由于此时停电了,整个村子都黑漆漆的,只有几处亮光从其中透出。
或许是有几户人家在点着蜡烛或者煤油灯,忙些什么事情。
张阳按照记忆,沿着村南边的一条生产路,他们这叫腰路,从村东头一直走到了村西头。
道路两边都是盐碱地,种玉米大豆啥的产量都不高,
而棉花不怎么挑地块,所以地里都种满了棉花。
走进地里,张阳掐了一片棉花叶,放在鼻尖,贪婪的呼吸着这熟悉的味道。
上一世,他为了去省城大学看李倩,不得不忙着挣钱。
棉站不开业的时候,种植棉花便成了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棉花地里干活,整枝打叉从天一亮干到天黑,两只手都绿油油的,那味道老冲了。
此时再次闻到棉花叶的味道,以前那种讨厌恶心的感觉全然没有了,反而是满满的幸福感。
不过片刻后,张阳便面露苦涩。
此时,棉花长的正盛,正是整枝打叉忙碌的时间,他可能没有时间去挣钱。
另一方面是,棉站距离开业还需要一段时间,他扛包挣钱的计划不得不延后。
而李倩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学了。
这学费可咋弄!
张阳抓耳挠腮,从棉花想到棉站,又从棉站想到毛纺厂.......
哎,对了,毛纺厂!
此时前世的一个消息突然闯进了他的脑海中。
那是在96年,他从电视中看到一则港商来曹城寻亲的新闻。
大概意思是,政府通过港商提供的信息,经过五年的努力,帮港商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港商为了感谢政府的帮助,一下子订购了曹城二毛厂近一年的产量,极大的缓解了二毛厂的经济压力。
而港商提供信息的时间,正好是91年来曹城参加曹城学院的开学典礼时,提交给政府的。
至于政府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才寻找那位港商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