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家三个多月,一共写了四篇文章。《石堰记忆》,《年味》,《柿柿如意》,《山神庙》。分两次寄给了省报那边,其中除了《山神庙》因为有藐视神论的思想未过稿,其余三篇全部录用,分别会刊登在《秋水省报》第1期,第5期,第9期,稿费合计50元。李三月可以拿着这个取款通知单和个人身份证去邮局领取稿费。
李三月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母,获得了一水的夸赞。仿佛他就是文曲星转世,当代状元一般。
“也没有这么厉害,只是恰好可能编辑喜欢我的文风吧。”李三月朝嘴里拨了一口饭,有些羞涩。
“我儿子厉害着呢,那些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好。说你……”李父洋洋得意,嘴里就说了出来,说到一半又打住。
“说我什么?”李三月问。
“你跟孩子说这些做什么?他人的议论是他人的事情。三月,别管别人咋说,妈支持你,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
“其实爸不说我也猜的到,不过是说我都二十五六了,还不结婚,莫非有什么问题而已。”李三月夹了一筷子腊肉片吃掉“我有工作,也热爱我的事业,有爸妈你们的理解,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这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幸福了。再不给他们一点造谣诽谤的机会,估计都不知道会憋出什么火来。”
“过好咱自己的日子就行。你那个出国的女同志,也没给你写信?”李母问。
“去去去,你知道美国有多远吗?写信谁送啊?一年半载都回不来。”李父打断李母的话。
李三月摇摇头,几口吃完饭,结束了和父母的谈话。洗漱完,回到房间坐在床头,看了会空间里面以前塞进去的书籍,而后熄灯睡觉。
5月底,石堰中学组织老师们对孩子进行家访。李三月已经接管了初一年级的英语,同学们反应都很好。于是家访也有他的任务。
李三月去的第一家就是凌书强家。
凌家在东堰村条件算是不错,所以当年凌春凤也得以上学。凌书强更是早早立下考大学的梦想。
凌父做着点收集山货拉去镇上卖给批发贩子的倒卖活计,看着很是精明。凌母难得对两姐弟一碗水端平,所以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凌春凤无疑是幸福的。她这次没有再躲避李三月,而是在家访结束后,主动和弟弟一起送李三月离开。
“本来想留你吃饭的,但是看你那么抗拒。”凌春凤抿着唇。
“学校有规定,不能在学生家里吃喝。没事,我也不饿。”李三月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看着故意跑在前面滚铁环的凌书强。
“你,李三月同志,我想真心问你一句话。”凌春凤看弟弟跑远了,四周又没有其他人,按耐不住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