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节 朝鲜之战(1)

但在北方,因为匈奴的威胁,却被严格执行。

换句话说,来投军的各路好汉,不是曾经在军队服役过,就是准备去服役的准军人。

这也是为什么匈奴人每次入侵,都发现,原本某地只有千人驻军的城市,瞬间拉出来了数倍的武装力量。

越往汉地深入,这种情况就越普遍越多。

老实说,假如不是义纵严格把关,拒绝了无数自带干粮,想来投军的各路好汉,那么,他现在麾下军队的数量,恐怕要膨胀到十万这个数字……

这并不夸张……

当年,太宗孝文皇帝御驾亲征,平定济北王刘兴居的叛乱过程中,从四面八方赶去投效君王,报效国恩的各路好汉的人数,几近十余万。

而严格要求之下的兵源素质,自然是相当出色。

几乎所有投军的好汉,都是身高七尺以上,膀大腰圆,且能熟练使用各种武器的壮汉。

当这支军队走到襄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完成了磨合。

整支军队,以羽林卫为骨干,队率、司马一级的中层军官,基本都是羽林卫出身。

义纵通过这种方式,控制整个大军,如臂指挥。

大军入城之后,义纵就毫不客气的把襄平县的郡守衙门拿来当自己的指挥部。

辽东郡的郡守和郡尉现在全部出缺,因此,实际上负责辽东郡郡中事务的,是郡都王显。

义纵入城后,立刻就将王显叫到郡守衙门议事。

王显是积年老吏了。

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六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辽东郡郡都。

所谓郡都,即是都吏,太宗皇帝所置,权力极大,通常代表郡守巡视地方县、乡、亭、里,劾举不法,膺惩豪强,缉捕盗匪,查处贪官污吏。

义纵在来襄平前,就已经调查过这位在辽东郡当了十几年都吏的王显。

王显之所以一直困居都吏之职,未得升迁,并非是因为他能力不足或者政绩不够。

恰恰相反,这位都吏在辽东郡为都十几年,年年上计考核都不错。

按道理来说,他早该升迁了。

但……

这位王都吏早年的时候曾经在丞相衙门当过某曹令吏,是时任丞相张苍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