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十八年(公元前479年),二月十五日这天,被围困两年之久的吴城外郭终于陷落,仅剩下不到千余人退守西南角的姑胥山。
越军两万人欢呼着鱼贯而入,却见城内的屋舍和墙垣一般满目疮痍,这是越人用范蠡所制“飞石”攻城导致的。
但哪怕如此,他们也不打算放过劫后余生的吴国人。
越国和吴国的仇怨太深了,周室分封子弟,太伯的子孙在丹阳一带建国,后来又迁徙到梅里,号称“句吴”,从那时候开始就不断入侵太湖流域,蚕食越人的土地。越国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吴人向南压迫,使得浙江会稽各部落联合的缘故。这下好了,江东之地本就不大,却挤了两个国。从两国年纪最长的老人记事起,他们就在各自君王的带领下,在三江五湖间拼杀,没有哪个吴人手里没有沾染过越人的鲜血,也没有那个越人的家族部落不与吴有仇。
当年夫差攻破会稽,大肆掳掠越人财物,如今越国人也打算报复回去,彻底毁灭这座城池!
然而一点即燃的屠城举动,却被范蠡叫停了。
他拉着越王勾践的马车劝诫道:“当年夫差想要北伐中原,伍子胥劝他,说中原与吴国相比,习俗不同,语言不通,即使战胜了赵国也不能长久占领北方,征服了鲁宋也难以驱使当地百姓。但是越国与吴国相比,接土临境,交通便利,习俗相同,语言相通,这样吴国若能灭越,治理越人来也相当便利。越对于吴如此,吴对于越也是如此。”
他坦言道:“以臣一个楚人的角度来看,吴人、越人,其实并无太大区别,说同一种语言,断发、椎髻、纹身,饭稻羹鱼,喜欢剑,性格激动,轻死易发……”
“吴国之所以不能兼并越国,并非不能,而是夫差错过了机会。现如今越国已占领吴国全境,大王若想要兼并吴国,统治数十万吴人,今日便不可屠城!何况夫差尚退守姑胥台,吴城内外,吴人何止两万?若是屠城让吴人拼死相斗,恐怕还会给夫差机会……”
范蠡这是在为长久考虑,勾践认为有道理,便禁止兵卒屠戮吴人,反而开始任用那些投降自己的吴国大夫,让他们帮忙稳定城内秩序,为越军站稳脚跟,继续围攻姑胥台做准备。
吴城虽然被伍子胥修建得十分合理,也拥有巨大的府库,被困期间还能在城里空地上种粮食,奈何杯水车薪,城内饿了两年,人人都皮包骨头,有气无力,越军若不赶尽杀绝,他们自然愿意俯首归降。
范蠡将围攻姑胥台的事情交给泄庸、畴无馀、讴阳等越国将领,他则匆匆驰往吴城北部。
屠城虽然被范蠡阻止,但若以为越军真的会对城内庶民视为同族,那是犯傻。一路走来,范蠡能听到四面皆是一片妇孺的哭声,越人虽然被下令说不得乱杀人,却不妨碍他们在街巷里四处破屋而入,对妇女施暴。
越人的士气很高这不假,但其中为君王为邦国雪耻的心理只能维持一时,之所以在过去两年里让这批桀骜不驯的草泽之民听令,勾践可花了不少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