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东归洛阳

等贾逵走后,刘封又冲着高顺说道:“高校尉,此战乃是梁道首次独领一军,我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汝向来谨慎稳重,智勇齐备,我意汝为其后军接应,若贾逵胜,汝则不必去管,若贾逵所部有所失利,汝可随机应变,接应其部。校尉可肯辛苦一趟?”

“少主之令,顺之命也!”

高顺立时应道:“何以敢言辛苦二字?少主请放心,顺必以少主之命而动。若是前军顺遂,顺必作壁上观,若有失,顺定及时救援。”

“大善!”

刘封忍不住赞叹了一句,他就喜欢高顺这种忠谨的下属。

高顺应命之后,随即也带着本部兵马而去。

曹操、杨奉在一旁看着刘封发号施令,两人心中所想截然不同。

曹操震惊于刘封在军中威望竟如此之高,发号施令宛如老帅,一整套动作下来,既有激励的言语,又有加强的稳重,最后还有奇军的兜底,可谓是滴水不漏。

曹操自认起兵之初都没有这等稳重谨慎,更别说自家好大儿曹昂了。

杨奉倒是看的颇为激动,只觉得刘封年纪虽小,却有大将风度,不愧是徐州刘使君家的麒麟子。

杨奉身后的徐晃也看的心动神摇,甚至对贾逵生出了不少艳羡之情。

为将者,又有几人不想得方面之权,行大将之略。

看看贾逵年不过二十,竟然就得刘封如此器重栽培,更殚精竭虑的为他扫清后顾之忧。

难怪贾逵会如此亢奋,这等明主,我徐公明也想要啊。

随后,在董承的引导下,三部人马一起进城,控制了各处城门,在城中扎下营地。

没错,就是在城中扎下营地。

此时的洛阳城只剩下了个城墙,城内的民居官宅尽数毁于大火,仅剩下大片的残垣断壁和少量侥幸幸免的建筑。

大量军队入驻洛阳,只能在城中清理出平地,然后扎下营寨,否则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进城之后,董承主动引领着刘封等人来到了内城。

他为天子准备的是原来的大长秋,十常侍之辅,刘协的“大母”赵忠的宅邸。

这所宅邸紧邻着皇宫,竟然奇迹似的幸存了下来,而且布局宏大,建筑奢华,虽然经历过战乱,但眼下得到了董承的修缮,得以恢复了原来六七成的景貌,也算是非常不错的落脚点了。

平心而论,董承能做到这一步,委实是不容易了。

不过杨奉却依旧不肯放过对方,全程冷言冷语,讥讽不停,也不知道哪里来那么深的怨气。

刘封和曹操出于不同的目的,都对此视若无睹,任由杨奉刁难董承。

董承也确实颇有些城府,竟唾面自干,任凭对方羞辱,也不反抗。

谁让自己部曲没对方多,又不如对方能打呢。

天子在平阴仅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迫不及待的继续南下,当天傍晚就驾临洛阳城外。

经历了整整一年多的艰难险阻,连场血战,折损两千石以上官员数十人,忍饥挨饿,野菜为食,天子终究在关东勤王军的护送之下,东归洛阳。

当天晚上,天子进驻洛阳城,驻跸于他“大母”赵忠家里。

当晚,天子再次下诏抚慰刘封、曹操、杨奉、郭贡、张杨、董承诸军将。如果不是天子手里实在是没钱没粮,按他这高兴劲儿,估计也得大赏三军。

天子也让近臣暗示了下,但刘封等人没一个搭理的。

这年头钱粮多金贵,给你天子撒钱拉拢我部下的人心,这把伱给美的,梦里什么都有。

次日,天子总算不用挤在小屋子里,或者在篱笆扎出来的院子里召见百官了。

刘封、曹操等人表面上的顺服,也给了天子很大的自信,觉得自己是潜龙出渊了。

当日,天子下诏,册封刘备、曹操、张杨、郭贡、杨奉、董承等人,唯独没有袁绍。

这并不是刘封和曹操没有报上去,而是天子单独拿掉了。

对此,刘封和曹操表示我们也努力过了,天子不准,我们也没办法。

至于袁绍会有什么反应,那到时候再说。

只要曹操和徐州站一块,袁绍的威胁瞬间就下降了一两个档次。

徐州需要曹操出来顶雷,接住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负面效果和袁绍的巨大压力,来为徐州南下扬州,署理豫州争取时间。

同样,曹操一样需要徐州这样的强藩在地方上支持自己,来帮助自己合理的取得朝政的掌控权力,在抵抗袁绍巨大压力的同时,可以从容向西扩张。

这就是曹刘联盟的基石。

两边底下可以各有小动作,但明面上必须配合好,否则就是一损俱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