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翰林院的庶吉士刘龙大模大样的进了常风的值房。
刘龙见到常风,别说跪拜,连拱手之礼都懒得行。他背着双手,盛气凌人。
此人是弘治十二年的探花,刘健最看重的高足。有刘健当后台,他完全不把常风放在眼里。
皇帝势微,皇帝的家奴头子自然也缺少对文官的威慑力。
刘龙道:“刘首辅命你立即去内阁值房。”
“命”,还他娘“立即”?这是上司对僚属的言词。
皇帝亲军的统领,什么时候成了内阁的僚属?
常风一脸平静,忍常人所不能忍,方为大丈夫:“哦?刘首辅没说什么事?”
刘龙一言不发,转身就走。对常风毫无尊重可言。
一旁的千户张采道:“常爷,要不要查刘龙的底?我很想看看,这个牛鼻子庶吉士有没有做过什么不法情事。”
常风道:“查!不但要查他,还要查他三代。我倒要看看,刘首辅的高足是不是洁白无暇的莲花。”
张采问:“那内阁您还去嘛?”
常风道:“去。当然要去。如果我所料不错,我布局了一个月的那件事,今日会有个结果。”
半个时辰后,内阁值房。
常风站到了三位阁老面前。
刘健抿了口茶,瞥了常风一眼:“京中纷传,宗室正在串联,说什么宗室要出来理政,削内阁之权。有这回事嘛?”
常风撒谎:“有,北镇抚司在各藩王处都是有耳目的。此事属实。”
刘健追问:“领头的是谁?”
常风微微一笑:“我不太好说。我是朱明皇族的家奴,那些藩王宗室亦是我的主人。”
刘健眉头一皱:“这么说,你是要袒护藩王宗室了?”
常风道:“不敢。”
谢迁插话:“怎么不敢?还有锦衣卫常屠夫不敢干的事情嘛?”
常风冷笑一声:“呵,袒护藩王宗亲就要跟你们三位阁老、六部九卿为敌。如今皇上都要让你们三分。我这个家奴又怎敢自讨没趣?”
谢迁道:“算你识时务。”
李东阳打圆场:“常同知心里一向装着黎民百姓。藩王宗室供养,百年间占去了朝廷财政支出的两成还多.”
“常同知是明事理的,自然不会跟他们站到一起。”
常风道:“我说过了,我是不敢跟他们站到一起。”
“至于李阁老所说,藩王宗室供养靡费甚多,是朝廷大弊,我与你观点相同。”
“宗室制度,嫡长子袭爵。庶子降一等封爵。”
“亲王庶子封郡王。郡王庶子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庶子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庶子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庶子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庶子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庶子封奉国中尉”
“洪武年间,有爵在身的宗室只有五十八人。到永乐年间,宗室人口增至一百二十七人。至本朝,宗室人数竟达一万一千八百人!”
“这还不算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郡及其仪宾。”
“再过个百年,恐怕宗室数量会变成几十万上百万人!朝廷财政远远不够供养宗室。”
常风一番话,引起了三阁老的共鸣。
谢迁破天荒的夸赞常风:“常风,你还是有几分见识的。”
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和称谓。谢迁入阁之前,口称常风为“常爷”,如今却直呼其名。
李东阳道:“若贸然断了宗室供养,恐怕会生变。为了大局,暂时不能这么干。”
刘健点头:“是啊。虽说永乐朝之后,藩王势力日益势微。但不少藩王还是有护军的。”
常风这回在表面上站到了内阁一边。他积极为内阁对付宗室献言献策。
常风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一下子断了宗室供养,显然不可能。”
“不如这样。先限制宗室袭爵的人数。”
“晋系藩王中的庆成王,生了九十多位子女。朝廷光是封他的庶子们,就封出去四十三个镇国将军爵位。”
李东阳附和:“诸藩系宗室中,数晋系宗室生得多。山西巡抚前一阵子曾禀奏,晋系宗室一年供养就需粮七十七万石。”
常风抓住了要点:“大明的宗室制度有漏洞。宗室正妻、妾室所生,皆为龙子龙孙,可袭爵。宗室正妻只有一位,妾却可以广纳。”
“譬如庆成王一人便有妾数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