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更,更蹊跷的事又来了。
弘治帝竟选择了不提此事。刘文泰安安稳稳,接着当他的院判。
一个蹊跷是偶然事件,三个蹊跷就定有隐情了。
可惜,隐藏在背后的真相,常风既不知道,更不敢查。
史书亦不知。
这个真相就要由后世之人去推理,去遐想了。
刘文泰左右逢源,既跟内官们关系好,又跟文官关系好。掌握弘治帝身体状况一手资料的他,早就把弘治帝的病情泄露给了内官和文官。
无论是司礼监三巨头、八虎,还是内阁三阁老、诸部院大臣,都知道弘治帝天命不久。
皇帝天命不久,太子朱厚照成了香饽饽。人人都想往东宫插一脚,谋求未来的权势。
厂卫这边也不能脱俗。
这日,钱能喜滋滋的找到了常风和钱宁。
钱能道:“礼部那边刚得了一柄倭国贡上来的宝刀,说是什么四胴切,锋利无比,吹毛即断。”
“我截了礼部的胡,把这柄宝刀要了过来。”
“太子殿下喜欢好兵刃。你们二人立即去东宫,代表厂卫将这柄宝刀献给太子殿下。”
常风道:“成,我这就跟钱宁进宫。”
常风出得锦衣卫,来到东宫。钱宁则捧着刀匣,跟在他身后。
献刀逢迎太子这种事儿,也就厂卫敢干。
要是普通官员献刀,恐怕刚走到宫门口就被大汉将军们拿了,说他私持兵刃进宫图谋不轨。
厂卫则不一样。大汉将军本就是厂卫的一部分。
常风进了东宫,看到了令他惊诧的一幕。
东宫前广庭,竖着两面神牌。一面神牌是太祖爷的,一面神牌是孔圣的。
十四岁的太子朱厚照跪在两方神牌前。
他的三位老师李东阳、谢迁、杨廷和竟没有陪跪,而是站在朱厚照的身后。
太子跪着,臣子却站着?
恰好东宫管事牌子刘瑾走到了常风身边。
常风问:“这怎么回事?”
刘瑾压低声音:“李、谢、杨三位先生,正在罚殿下的跪!”
常风色变:“什么?他们好大胆子。是因为什么?”
刘瑾答:“是因为一篇策论。”
原来,前几日李东阳给朱厚照留了一道题目,写一篇“帝王治天下必有要道”的策论。
朱厚照放飞自我,写了一篇令三位先生所不能容忍的策论。
策论的大致内容是:天下安定的根本在于军队。天子需亲掌军队。文官治军贻害无穷,会导致靖康故事。
这是赤裸裸的向正统朝之后文官领兵的制度发出挑战!
李、谢、杨自诩是太子的教师爷。在他们看来,天地君亲师。我们三个排在你亲爹之后,是你的野爹。
还没登基呢,你就吆喝着要从文官手里收夺兵权?
要是登基了,你还不得反了天啊!置我们三个野爹于何地?
打孩子要趁早,立规矩也要趁早。
于是李东阳痛斥朱厚照的文章不通。说当年要不是文官于谦临危受命,领兵守住京城,大明朝早亡国了。
皇帝亲掌军队只会导致土木堡故事!
朱厚照正值青春叛逆,驳斥李东阳:那宋时文官治军,导致军队涣散,战力低下,靖康耻二皇北狩。先生如何解释?
李东阳并没有跟朱厚照讲理。而是表现出震惊的态度:反了,反了。当学生的竟敢质疑起老师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李东阳当即向弘治帝请旨,大意是:太子顽劣。我们三个教不了了。您老另请高明吧。
弘治帝正在病中,回复:请三位先生莫要辞差,请对太子严加管教。
好!李东阳要的就是“严加管教”四个字!这可是圣旨,皇上让我们严加管教你的。
于是乎,三位教师爷罚了储君的跪。
内官和文官都知道朱厚照用不了多久就能登基。但他们对待朱厚照的态度截然相反。
内官的态度是:对太子尽量逢迎,投其所好,以邀储宠。
文官的态度是:打孩子要趁早!要在太子成为天子前好好给他立规矩,让他形成被文官压制的受虐路径依赖。
正值初秋,秋老虎还很猛。烈日当头,朱厚照的额上满是汗珠。
长跪在太祖、孔圣牌位前的滋味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