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终于开播

拍摄结束,茅盾先生明显有些累了,不过他执意把江弦喊过去再说些话。

“我讲了太多话,讲不动了,你给我说说文学馆的事情吧。”

“不久前去日本,我和巴老参观了东京都他们的作家文学馆,确实很受震撼,不仅有大量的资料,能够为学者、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我还注意到,他们好多的小孩子都会去参观,这能促进一代代文化和精神继续往下传承。”

“我们出去转转。”

“外面天气挺冷,风有点大。”江弦提醒。

“无妨,透透气。”

江弦只好搀扶着他老人家,慢慢移去院子里。

院儿里种了两棵白杨树,江弦一下就想到茅盾的那篇《白杨礼赞》。

“不知道文学馆的事情能不能成,我想请个匠人,给文学馆做个特殊的门把手。”江弦天马行空的说。

茅盾侧头看向他,“特殊门把手?”

“给您倒个手膜,把门把手做成您手的形状,这样人民群众推开文学馆大门的时候,也能和您老人家握一次手。”

“哈哈哈哈。”茅盾笑了起来,觉得他这个奇思妙想还挺有趣。

“江弦,今年的优秀评选,有你没有?”

“有一部入选了。”江弦说。

全国优秀评选的结果已经下来了,他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入选了1980年的全国优秀短篇。

除去他本人,汪曾祺的《受戒》,大侄女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史铁生的《午餐半小时》,也全都同时入围了全国优秀短篇。

也就是说,除去他本人创作的,还有三篇获奖作品全都与他有关联,作为编辑,完全能够共享获奖这份荣耀的。

茅盾见他没有因为长篇并未获选而沮丧,颇为欣赏,“你去年的创作频率很高,大部分都是长篇,哪怕不获奖,这样创作也是对的!”

“有您认可,这比我得了十个奖项都开心了。”

江弦搀扶着茅盾,并肩站在白杨树下。此时正值傍晚,他抬眼望去,天际一缕明亮的夕阳斜刺过来,映照在他的脸庞。

茅盾呼一口气,似乎是有些累了。

“你背上的担子是一天重似一天,你的生命之火应向改造社会那条路上燃烧,决不可向虚幻的享乐道上燃烧。”

江弦愣了片刻,点点头。

回去路上,一行人激动的想着后续的拍摄,张艺谋提出要去乌镇、新jiang这些个茅盾曾经去过的地方继续拍摄。

江弦没什么意见,这帮人他都放心,拍出来的东西绝对差不到哪儿去,既然都有那个热情,他就尽管交给他们去施展,干脆脱开手去做别的事情。

“王导,麻烦你了。”

“不麻烦、不麻烦。”

王扶林依旧是笑嘻嘻的。

他和王扶林聊了一会儿,不可避免的聊到了《红楼》。

“四大名著里,我一直都觉得这一部是最好拍的。”王扶林说。

江弦调侃着问,“这部名著交给你拍,你敢不敢拍?”

“我?”

王扶林想了想,“红楼太经典,任务重大,交给我拍我当然不敢接,我不放心.”

说着说着,又想了想,“但是交给别人,我更不放心。”

《红楼梦》研究者太多,影视改编那是全世界关注的大事。

这方面还得是王扶林来拍,后面这一黛不如一黛,连谢铁骊、胡枚这样的导演都能翻车,真是那句话:全靠同行衬托。

谢铁骊就不提了,北影厂声势浩大,林妹妹选的是饰演祁同伟妻子的陶慧敏,最后愣是成了中国“最悲壮”的电影。

胡枚,这位可曾经执导过《汉武大帝》《乔家大院》这些经典电视,代表作是“最强历史正剧之一”《雍正王朝》,实力绝对是有的。

结果片子一播,王扶林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年前,江弦在街头剃了个头、刮了个脸、换了个新气象,握着侨汇券,领着一家人上侨汇商店购置了身新衣裳。

又收到一封徐小明的来信,香港那边效率很高,《霍元甲》已经杀青并在香港进行播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