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修了一条木栈道,行走其上,虎永刚忽然说道:“这一路看到的都是玛尼堆,这里居然还有敖包。”
刘伟民忙问道:“在哪里?我怎么没发现?”
虎永刚一指栈道左侧的大石堆,“喏~近在眼前,你没发现吗?”
“哈哈~”刘伟民大笑道,“敖包是这石堆?唱了那么多年的《敖包相会》,一直都以为敖包和蒙古包呢。这不是玛尼堆吗?你没有搞错吧?”
虎永刚说:“这怎么可能搞错呢?玛尼堆和敖包虽然都是石块垒成,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看来我要给你恶补一下相关知识了。”
“正好,也让我丫头知道知道。”刘伟民笑道。
于是,虎永刚边走边给他们上课:
首先,在宗教层面,玛尼堆是佛教的产物,而敖包则是萨满教的产物。这意味着两者在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上有不同的根源。
在建筑形式上,玛尼堆是长时间形成的,通常由石板或石头上刻有经文、神像等图案,并长时间累积而成;相比之下,敖包则是一次性建成的土堆或石堆,主要用于路标和祭祀。
而内容上的区别在于,玛尼堆的石头上多刻有经文,而敖包石上很少有经文出现。
它们在位置上的区别也很明显,玛尼堆的位置随意性较大,这与藏族转山祈福的习俗有关;而敖包的位置大多是固定的,具有路标的作用。
玛尼堆在藏区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等地很常见,通常还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等图案,这是藏族民间艺术的体现,不仅具有祈祷祥和的作用,还承载着藏族人对佛教文化的特殊感情。
敖包则是蒙古族的文化象征,意为“堆子”,最初用于标记道路和境界,后来演变为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的仪式场所。
刘伟民听完,感叹一声,“明白了。只是我很奇怪,蒙古族的青年男女,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