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管理

回家上班 作家林特特 5964 字 1个月前

第一排最右边的女士即谈洁婷,她本来没注意,发现冷场了,所有人的目光朝向她,她吓一跳,赶紧穿好鞋,站起身,“不好意思,”她脸红了红,“麻烦您再说一遍,我刚才没听见。”

崔诗莉落落大方的重复,“你觉得你一生要和多少人打交道?”

谈洁婷抿抿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可能和职业也有关系,像我们这个职业,经常要和不认识的人,一波又一波的学员,打交道。”

崔诗莉再启发,“我说的是固定打交道的,别人需要知道你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你会刻意维护自己形象的人?”

谈洁婷思考了下,“大概……嗯……三四百人吧,同事、同学,亲戚朋友,家人,都算在内。”

崔诗莉笑笑,“谢谢,请您坐下,我再问一位朋友,这位姐姐,你觉得呢?”她指向会议室最后一排穿红色衣服,戴黑框眼镜的大姐。郎因回头看了下,大姐姓吴,来自江苏局。

吴大姐道:“我觉得我也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不多,我没有三四百人那么多。”

崔诗莉循循善诱,“你觉得你关系最亲密的,你需要他们知道你的行踪的。”

吴大姐接受诱导,她这才想起来,要站起来,她声音不大,郎因给谈洁婷一个眼色,谈洁婷这边鞋又脱了,不得不赶紧踩好,将话筒送到后排,吴大姐接过话筒,说,“需要知道我的行踪有很多,但是需要知道我个人的私事,比如今天干什么,我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的,我自己的私事,这种是很少的。那也就两到三个人吧。”

崔诗莉眼睛一弯,用合格的主持人的强调说,谢谢。她示意吴大姐坐下,谈洁婷收回话筒,一扭一扭走回第一排,她惊讶地发现,郎因消失了。

“我们来看一下,一生要和多少人交往?那么其实我们要记住三个数字,正好做了一个阶梯图,第一个是5,第二是6,第三个数字是150,这些是有科学根据的。

为什么这么说?具体的人名我记不清楚,读一段资料,我们刚才说的“150”这个数字,不是说我们漫漫一生,小学、初中、高中所有人加起来,不是,一段时间内主要跟谁打交道?一年之内,你确保能保证一次联系的,是有科学证据的,一般是150个人。

为什么?这个数字叫邓巴数,不是我提出来的,是有科学根据的,它是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来的,这个数据从哪儿来?人的大脑认知是有限的,你其实负担不了那么大的社交活动,记住人名,记住人脸,包括这个人的信息,即便你有那么大的八卦性,其实大脑只能维持150个人复杂的频繁的活动,这个就是说手机通讯录里一年起码打过一次电话,在街上碰到过,聊一次聊天,一般在150人左右。

为什么这么说?这个数字还有一个是可以支撑的,这几年有一本书特别流行,叫《人类简史》,掀起了一阵旋风。《人类简史》其实就是把人当动物来理解,怎么从动物发展成人。有证据支撑,在远古的时候,一个大的部落150人左右,这个人口当中通过八卦和口口相传就能维系关系。我们作为动物的本能,包括大脑认知有限,其实只能负担150个人的频繁活动。朋友圈通讯录没有那么多人,你就把家庭,孩子的老师,或者亲朋好友固定在150人左右就可以了,不要那么累。第一件做的事情要删。”

台下人不断点头,谈洁婷不断给郎因发消息,“你人呢?”“你人呢?”

“第二个数字,5,这个数字也不是我提出来的,这个数字是美国的一个哲学家,也是成功学家,他叫吉米·罗恩,他提出过一个5的数字概念,即跟你交往最主要,联系最紧密的5个人平均值。不是说我固定跟两三个人交往,或者我固定跟谁交往,而是你衡量一下每天跟我交往的不管是兄弟姐妹还是我朋友和上司,每天都要联系的这个人,5个人的平均值就是这个,所以为什么要慎重选择,不管是伴侣、朋友、配偶、亲戚也是,我只有5个配额,他们会影响我,我当然会选择周围的人,我最看得上的,我最想成为的这个。如果把长期联系的人控制在150人左右,最亲密的人控制在5个人左右,我们的人际圈会非常清楚明朗,不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是高质量的。”

“第三个数字,6,是不是一个阶段只跟150个人交往,我周围5个人知道我的行踪,我知道他们什么样就行了,为什么要好好做人,要有口碑?因为要有六度分隔空间,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每两个认识的人,他们之间顶多隔6个人就能互相认识,这个实验很早,是1967年的实验,有一位叫米尔格拉姆的社会学家,他住在波士顿,发出了300封信,其中200封是随机发给内布拉斯加的居民,100封发给波士顿居民。

他说,所有这些信都要寄给一个在波士顿的股票经纪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最多转手6次,这个经纪人都收到了信,他们都互相相识。那我们知道,那是在美国波士顿,一个大的都市,我今天在路上的时候,还跟图书馆,来接我的张老师说,我说,在我们老家,到任何地方半个小时之内是能解决问题的。我今天要逛两个小时街,基本上能遇到我人生各个阶段的熟人,不管是同学还是朋友,所以说在小城熟人社会,根本都不是六度分隔空间,可能你跟另一个人只是两三个人之间,你们就会有联系。所以,除了最亲密的5个人,除了某一阶段固定联系150人,我们要维护一个好的口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郎因回到座位了,他坐在老赵和谈洁婷的中间,两人异口同声,同低声问他,“干嘛去了?”

“秦副局长中午要过来,说要和崔诗莉一起吃个饭,你去安排一下。”郎因在外人面前一直保持是谈洁婷领导的姿态。

“安排哪里?”谈洁婷不敢妄动,虽说转正靠郎因,最后签字是秦副局长,只要是秦副局长的命令,她都特别小心。

“看看,”郎因手指抵着太阳穴,“看看图书馆有没有小食堂之类的地方,要低调,但要高档,起码环境和档次过得去。”

“好的,好的。”谈洁婷恢复狗腿子姿态,猫腰,躬身,撤除会议室,郎因松口气,他现在一点都不享受谈洁婷蹭来蹭去的脚部福利,他怕,太害怕!

“秦副局长为啥亲自过来?”老赵扯扯郎因的衬衫袖子,他不是一定要扯,是郎因神游太虚的样子,令他认为,他不用力,郎因是回不过神来的。

台上,崔诗莉说起一个新理论。

“你的生活当中是有一些看不见的熟人,什么意思?你没有见过他,或者说你偷偷见过他,你们俩没有联系。但是其实,你对他非常的熟悉,他家出过什么事,他有什么经历。他更多的坏事你知道。

什么意思?我记得我在电台,做一个部门主任的时候,我曾经辞退过一个人,跟她谈完话她就离职了,这个女孩儿离职以后,我们又招聘来一个女孩金金,跟她交接工作的时候,前面一个人叫佳佳,她已经走了,拿到交接单的时候金金吃了一惊,她说你知道吗?我在上一家公司办交接的时候就是跟这个佳佳,她们曾经在三家不同的公司,第一家公司是隔壁的同事,第二家公司隔壁同事她不认识,第二家公司是佳佳工作交接给金金。到第三家公司我这边的时候,他们又交接了。

为什么?我们的行业很小,专业也很窄,事实我们知道,我们如果这么分的话,哪一个圈都很窄,所以对于金金来说,佳佳就是看不见的熟人。从我这里说出去佳佳离职的原因和金金在上一家公司听到的佳佳离职原因是一样的,她的性格不适合做营销和公关,她不适合和人沟通。

如果有一天金金有一个朋友跟她说,我们要招聘一个人,这个人据说跟你有同样的履历,也在你前几家公司工作过,她叫佳佳,你帮我打听一下,几乎就不用打听了,为什么?经过好几次的交集,金金已经完全知道佳佳是什么样的口碑,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她。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和周围最紧密的5个人搞好关系,要和周围150个人搞好关系,做好口碑的问题,因为有六度分隔空间,你有150个人的交际圈,比如说单位大部分是这么多人。别人也有150个人的交际圈,比如说你在一个行业里,比如说我们做出版或者电影,你的150个人的圈子,每个人背后有150个人,150乘以150,那就是人,试问有多少行业有这么多人?或者是有多少2万多人精分领域?这是我们要记住的三个数字,一生要与多少人交往,一定要提高自己密友的素质,因为你就是他们的平均值。”

“秦副局长的女儿以前是崔诗莉带过的实习生,”郎因捂着嘴,小声说,“我也刚知道,秦小姐才从国外回来,听说我们这次请了崔诗莉,一定要来见见,兼答谢,谢师宴。我估计小姑娘还想进电台工作吧。”

“哦哦!”老赵点头,他分明被崔诗莉的风采迷住,“嘿嘿”笑了两下,“下回你也安排个饭局,带我和诗莉老师吃个饭?”

“要去就今天!”郎因顶了他一句。

“不不不,”老赵直摇手,“和局长吃饭,我们还不都是服务生?我可不去!”

“嘘!听课,听课!”郎因竖一个指头在两唇之间。

“还有分层维护,什么叫分层维护?我们大概的圈子一般维持在150个人,是不是说我要对他们所有人都一样?我们在生活当中会遇到那种老好人,对谁都挺好的,我们说大学里面有一种男生,他总是没有女朋友,因为他对谁都很好,我们叫中央空调,他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因为他没有分层维护,刚才也说了5,5这个数字是重点维护,那么150当中除了5这些人,你就要分分类,分什么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