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破茧成蝶

初夏的晨光透过新安装的玻璃窗,在车间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铁柱站在车间中央,看着崭新的电动缝纫机整齐排列,银白色的机身泛着冷冽的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新布料和机油混合的特殊气味,这是现代化生产的气息,却也让铁柱心中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怅惘。

老板,新机器都调试好了。二狗兴奋地跑过来,额头还挂着汗珠,您看看,这速度比老机器快了三倍不止!就这一台,一天能完成以前三天的活!

铁柱点点头,手指轻轻抚过冰冷的机器外壳:效率是高了,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的目光投向角落里的老师傅们,你看王师傅,还在用那台老伙计。

二狗不以为然:老板,您就是太念旧了。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机器肯定比人手快啊!那些老师傅的手艺再好,一天能缝几件衣服?

这时,周姐急匆匆地走来,脸色凝重:老板,出问题了。新招的那批年轻工人,说什么都不愿意跟老师傅学手艺。她压低声音,我刚才听见几个小年轻在洗手间抱怨,说学那些老古董手艺是浪费时间。

铁柱的心一沉: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

不一会儿,三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怯生生地站在铁柱面前。为首的小张鼓起勇气说:老板,我们不是不尊重老师傅。但是现在都自动化了,学手工缝纫有什么用?客户又看不出来区别。

看不出来?铁柱拿起两件样品,你们摸摸看,这件是机器压的边,这件是王师傅手工缝的边。手感一样吗?

小张摸了摸,嘴硬道:是有点不一样,但客户会在意吗?价格才是关键啊!

就是,另一个年轻人附和,有那工夫学手工,不如多研究怎么提高机器效率。

铁柱正要说话,王师傅颤巍巍地推门进来:老板,别为难孩子们了。他转向几个年轻人,眼神慈祥却坚定,孩子们,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觉得老师傅的手艺过时了。可现在明白了,机器做得再快,也做不出手工的灵气。

他拿起一件旗袍,指着领口的盘扣:这种盘扣,机器压得出来吗?就算做得形似,能有这种神韵吗?

小张嘟囔:可是这种扣子做起来太费时间了,一天也做不了几个...

费时间?王师傅突然激动起来,好东西哪有不费时间的?你们以为手艺活是什么?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吗?

就在这时,李老板急匆匆进来:柱子,省城大商场的林经理来了,说要谈合作!

会客室里,林经理开门见山:赵老板,我们商场想引进你们的品牌,不过有三个条件。他伸出三根手指,第一,价格降百分之二十;第二,包装换我们商场的标志;第三,简化工艺,那些费时的手工环节全部用机器代替。

铁柱还没开口,跟进来的周姐先急了:这怎么行!我们的特色就是手工工艺,都改用机器,和别的品牌有什么区别?

林经理轻笑一声:周经理,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活下去才是硬道理。你们那些传统工艺,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故步自封。

二狗在一旁小声嘀咕:其实林经理说得也有道理,先活下去再说...

闭嘴!铁柱突然喝道,吓了二狗一跳。他转向林经理,语气平静却坚定:林经理,感谢您的厚爱。但铁柱牌之所以是铁柱牌,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传统工艺。这三个条件,恕难从命。

林经理愣住了,显然没料到会被拒绝:赵老板,你可想清楚了!我们商场全省有十几家分店,这个合作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

我想得很清楚。铁柱站起身,我们要做的是传承,而不是又一个贴牌加工的普通品牌。请回吧。

送走林经理后,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老板,您太冲动了!二狗急得直跺脚,这可是省城最大的商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