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潜龙归渊,伤虎匿林

荆南,在一种外松内紧的诡异平静中流淌。临湘城内外,市井依旧,耕织不辍。

兰台阁内,巨大的沙盘已被重新布置,重心完全转移至荆襄与江东。刘协与诸葛亮并肩而立,两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代表江夏的那个点上,那里如今插着一面刺眼的江东旗帜。

“陛下,司马懿那边,已经回了消息。”诸葛亮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手中捏着一张小纸条,“‘事谐,北线暂安,静观其变。’”

刘协微微颔首,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司马懿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这条毒蛇既然吞下了饵,短时间内就不会再轻易露齿。“北线暂时无忧,我们便可集中精力,对付江东这头恶虎。”他的手指点在江夏,“关羽和荀彧那边,情况如何?”

“云长与文若已接到密令,正在按计划执行撤离。”诸葛亮指向沙盘上桐柏山的位置,“根据昨日传回的消息,第一批五千新军,已携带大部分重型器械及粮草,沿预定路线,秘密南下,预计五日后可抵达竟陵附近。云长与文若率领剩余一万精锐断后,并负责清除营寨痕迹,布设疑阵。”

刘协看着沙盘上那条从桐柏山蜿蜒向南,避开主要城邑关隘,直插荆南腹地的隐秘路线,点了点头。这是他借鉴现代特种部队撤离和渗透思维规划的路线,力求隐蔽和速度。“告诉云长和文若,撤离务必干净利落,不给夏侯惇任何窥探我军虚实的机会。到达竟陵后,全军转入休整,等待下一步命令。”

“臣明白。”诸葛亮应下,随即又道,“只是……皇叔与翼德将军那边,尚无确切消息。自江夏败退后,他们便失去了联络,影卫多方打探,只知他们应是向西进入了云梦泽深处,具体位置……难以确定。”

刘协眉头微蹙。刘备和张飞的下落,是他心中的另一块石头。江夏失守,刘琦殉国,刘备这支力量若能收拢,无论是军心士气还是实际战力,都是重要的补充。“加派人手,扩大搜索范围,重点是云梦泽边缘易于藏身、又有水源的村落和山丘。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容置疑。

与此同时,桐柏山,荆南军大营。

昔日旌旗招展、戒备森严的营寨,此刻已显得空荡了许多。大部分营帐已被拆除,只留下一些空架子作为迷惑。校场上,不再有震天的操练声,唯有风声穿过空营,带着几分萧瑟。

中军大帐内,关羽正仔细擦拭着他那柄威震天下的青龙偃月刀,刀身冷冽的寒光映照着他那张枣红色的、不怒自威的面容。荀彧则坐在一旁,面前摊开着行军地图和一份份文书,他神色平静,指尖在一行行撤离细则上划过,确保万无一失。

“军师,第一批人马已安全离开两日,未遇魏军斥候。”一名校尉入内禀报。

荀彧抬起头,看向关羽:“云长,我们也该动身了。按陛下之计,最后一批撤离,需做得像真的一般,让夏侯惇确信我军是因江夏之败,被迫收缩。”

关羽放下青龙偃月刀,丹凤眼微微开阖,闪过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对刘协命令的无条件服从。“陛下深谋远虑,非关某所能及。只是……如此不战而退,将经营许久之营寨拱手让人,心中实在憋闷!”他声音洪亮,带着武将特有的直率。

荀彧理解地点点头,温言道:“云长之勇,天下皆知。然陛下所谋者大,非一城一地之得失。此番撤离,乃是为了集中力量,夺回江夏,予孙权致命一击!暂时的退却,是为了将来更猛烈的进攻。陛下将断后重任交予你我,正是信重之意。”

关羽闻言,胸中郁气稍舒,重重点头:“军师所言甚是!是关某拘泥了。传令下去,按计划,焚毁剩余不便携带之物资,营寨外围多设旌旗以为疑兵,入夜后,全军轻装,依次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