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洞庭湖深处。
冬日的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寒气,水色苍茫。然而,在这片被列为绝对禁区的湖心岛船坞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巨大的“镇海艨”二号舰“逐浪”号正在进行最后的舾装,工匠们如同忙碌的工蚁,在庞大的船体上攀爬、敲击、安装。与一号舰“破浪”相比,“逐浪”号的弧线更为流畅,船首那包裹铁皮的撞角造型更显狰狞,两侧女墙上的射击孔排列也经过优化,显然吸收了首次试航的经验。
刘协一身便于行动的劲装,外罩御寒的裘袍,站在船坞旁临时搭建的指挥高台上,亲自督造。他没有像寻常帝王那样只是远远观望,而是不时走下高台,与负责不同部分的大匠交流,甚至亲自上手触摸关键部位的连接,询问细节。
“陛下,此处铆接已按您的要求,采用了双层交错法,强度比传统工艺提升了三成以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匠人指着船体与龙骨连接处,恭敬地禀报。
刘协仔细查看,点了点头:“还不够。水战冲击巨大,尤其是未来可能面对江东的拍杆和冲角。此处,再加一道暗榫,用浸泡过桐油的硬木。”他随手拿起炭笔,在旁边的木板上迅速勾勒出一个简单的榫卯结构示意图。这种超越时代的结构力学理念,让老匠人眼前一亮,如获至宝。
“还有这轮桨,”刘协走到船体两侧,看着那如同巨兽脚蹼般的木质轮桨,“传动齿轮的磨损情况如何?力士踩踏的效率和持久力测试数据出来没有?”
工部尚书连忙呈上记录:“回陛下,根据‘破浪’号三个月来的演练数据,新打造的青铜齿轮磨损在预期之内,但木质轮叶在高速运转下,仍有断裂风险。力士轮换制度已初步建立,但长时间高强度踩踏,对体力消耗极大,难以持续超过两个时辰。”
刘协看着数据,眉头微蹙。这就是手工业时代的局限性,材料和人体生理的极限。他沉吟片刻,道:“轮叶尝试用多层竹片胶合压制,中间夹以铁条加固。力士方面,优化踩踏节奏,研究更省力的传动比,同时……他们的伙食标准再提高三成,肉食管够!告诉将士们,他们的每一分力气,都关乎未来大战的胜负,关乎我大汉能否重振声威!”
“臣遵旨!”工部尚书与负责后勤的官员齐声应道。天子的细致和对底层士卒的体恤,让他们既感压力,又深受鼓舞。
离开船坞,刘协又来到了更为隐秘的“惊雷坊”山谷。这里戒备森严,明哨暗卡林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和硝石气味。
“陛下,‘雷火箭’的引信稳定性已有改善,采用您说的‘缓燃药捻’后,十支中有八支能在预定距离爆炸。”负责火器的匠师汇报道,脸上带着一丝兴奋。
刘协看着远处标靶上被炸出的痕迹,却摇了摇头:“八成?远远不够!我要的是九成五,甚至十成!水战机会稍纵即逝,哑火一支,可能葬送一艘战船,数百将士的性命!继续测试,记录不同湿度、温度下的燃烧数据,找出规律,建立标准!”
“是,陛下!”匠师凛然应命。
“那件‘划时代’的东西呢?”刘协压低了声音,看向山谷最深处一个被重兵把守的独立工棚。
匠师脸上露出既兴奋又惶恐的神色:“陛下,您提供的‘理念’实在……实在惊人。我们依此试制了样品,威力确如您所言,开山裂石,声震十里。然……其结构极其复杂,对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太高,良品率极低,且……极其危险,已有三名工匠因操作不慎……”
他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刘协追求的不是简单的黑火药应用,而是试图利用这个时代能找到的材料和工艺,制造出原理更接近后世火炮的“管状武器”。这无疑是跨越式的,但也无疑是艰难且充满风险的。
刘协沉默了片刻,看着那工棚,目光深邃。他知道这很难,甚至可能在这个时代无法真正实用化。但他更知道,技术优势一旦确立,带来的将是碾压性的战略红利。
“继续研究,但安全第一。”刘协最终说道,“不要急于求成,先把基础原理和材料问题吃透。哪怕最终无法用于野战,只要能造出几门用于关键城防,亦是战略威慑。所需资源,优先保障。”
“谢陛下!”匠师激动地跪下。天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们这些“奇技淫巧”之徒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