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淮南惊变,暗棋连营

清凉殿内,冰块融化带来的些许凉意,完全无法驱散刘协心头的凝重。他面前摊开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密报,一份来自荆州,一份来自淮南。

“陛下,‘影’急报。”低沉的声音在殿角响起,“荆州,刘表已于三日前亥时气绝。蔡瑁、张允秘不发丧,封锁州牧府,矫称刘表遗命,立次子刘琮为嗣,并已暗中派遣使者北上,疑似欲与曹操接洽投降事宜。刘琦被彻底排斥在外,其麾下部分将领不满,江夏局势紧张。刘备在新野频繁调动兵马,似有异动。”

刘协闭了闭眼,历史的车轮还是碾过了这一步。刘表这棵荆襄大树的倒下,意味着最后的缓冲即将消失,曹操的兵锋,很快就要直面荆州,乃至江东。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另一份密报,内容却让他微微挑眉。

“淮南,‘皇商’渠道密报,袁术于半月前呕血身亡!死前曾欲将‘仲氏’帝号传于其子袁耀,然其麾下大将张勋、桥蕤与部分将领发生激烈争执,纪灵态度不明。寿春城内一片混乱。同时,徐州吕布已调兵遣将,进驻淮阴,虎视眈眈!江东孙权,亦命周瑜为帅,率水军逆流而上,兵锋直指庐江!”

袁术死了!这个在淮南称帝,早已失尽人心的冢中枯骨,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浑浊的池塘,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吕布这头虓虎,孙权威震江东的碧眼儿,都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迫不及待地扑上来,要瓜分袁术留下的地盘和遗产。

刘协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寿春到淮阴,再到庐江。吕布若得广陵、部分九江郡,则势力更盛,且与曹操接壤更多,矛盾必将加剧。孙权若取庐江,则尽占长江天险,势力向江北延伸,同样会与曹操产生直接冲突。

乱!越乱越好!只有水足够浑,他这条潜龙才有更多腾挪的空间。

“曹操方面有何反应?”刘协问道。

“曹操已得知刘表死讯及袁术死讯。其对荆州似更为关注,宛城、叶县方向曹军调动频繁,但其主力仍在休整,并未大举南下。对淮南乱局,曹操似采取观望态度,仅加强了徐州边境与汝南方向的戒备。”影回答道。

刘协点了点头。曹操老奸巨猾,显然想等荆州投降,兵不血刃拿下这块肥肉,同时坐视吕布、孙权在淮南争斗,消耗实力。这是阳谋,也是目前对曹操最有利的选择。

但刘协不能让他这么舒服。他需要给曹操制造更多的麻烦,需要在吕布和孙权之间埋下更多的钉子,也需要……为自己未来的布局,提前落下几颗关键的暗子。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徐州的位置停留良久。吕布,勇则勇矣,然反复无常,刚愎自用,并非明主。其麾下大将张辽,张文远,却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忠勇兼备,历史上最终归曹,成为一代名将。

“若能提前将张辽拉拢过来……”一个念头在刘协心中升起。这不只是为了削弱吕布,更是为了将来。张辽善于练兵,精于战阵,若能为己所用,无论是未来对抗曹操,还是经略一方,都是不可多得的臂助。而且,张辽此时在吕布麾下,并非核心,地位在高顺之下,甚至可能因性格刚直而受吕布猜忌,这正是可乘之机。

他不能亲自前往,但他可以写信。就像对诸葛亮,对马超那样,用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真诚,去打动对方。

他再次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给张辽的信,需要更加谨慎。张辽是纯粹的军人,重义气,讲原则,空泛的许诺和夸张的吹捧反而会引起反感。

他沉吟片刻,提笔写道:

“文远将军麾下:”

“冒昧致书,唐突之处,万望海涵。将军威名,播于海内,朕虽身处深宫,亦心向往之。将军每战先登,陷阵破敌,忠勇贯日,实乃国之干城。”

“然,朕尝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目今天下纷扰,汉室倾颓,曹公虽雄才大略,然其心难测;温侯骁勇绝世,然其性……唉,将军身处其间,个中滋味,想必自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