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金戈初铸,龙隐荆襄

建安的寒冬,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邺城,这座北方最繁华的坚城,在经历了数月围困和最后惨烈的强攻后,终于插上了曹军的旗帜。

城墙上下,尸骸枕藉,焦黑的痕迹与暗红的血渍交织,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曹操站在邺城南门的敌楼之上,身披玄色大氅,面无表情地俯视着这座被他踏在脚下的雄城。寒风吹动他鬓角新添的几缕白发,那双锐利的眼睛里,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深不见底的疲惫和隐忧。

“主公,城内负隅顽抗的袁氏余孽已清剿完毕,审配拒降,自焚于府中,逢纪被乱军所杀。袁尚……城破时欲从北门突围,被许褚将军生擒。”满宠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冰冷,不带丝毫感情色彩,只是简单陈述着事实。

曹操微微颔首,目光依旧扫过满目疮痍的城郭:“袁谭呢?”

“据青州细作回报,袁谭闻听邺城失陷,已尽弃青州基业,携郭图、辛评等,引残部数千,北投乌桓蹋顿单于而去。”

“乌桓……”曹操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神愈发幽深。河北四州,冀州已下,青州袁谭逃亡,并州高干见风使舵,上表请降,幽州袁熙势孤,平定只是时间问题。表面上,他已在极短时间内,摧枯拉朽般摧毁了庞然大物般的袁氏集团,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胜利的背后是何等脆弱的基础。

官渡、仓亭、邺城,连年大战,耗尽了兖豫的积蓄,士卒疲惫,民生凋敝。新得的河北之地,袁氏经营多年,树大根深,那些暂时蛰伏的豪强大族,如同暗夜中的饿狼,随时可能反噬。更重要的是……后方!

荀彧和夏侯惇的告急文书,几乎与他攻破邺城的捷报同时送达。西凉马超、韩遂联军五万,以“清君侧,迎天子”为号,寇掠关中,兵锋直指长安、潼关!荆州刘表亦蠢蠢欲动。许都……那个他权力的源泉,也是他最大的软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奉孝……若你尚在,此刻会如何劝我?”曹操在心中默问,涌起的是一阵难以言喻的刺痛和空虚。郭嘉病逝后,他仿佛失去了一只洞察未来的眼睛,决策时总多了几分迟疑。

“主公,河北新定,百废待兴,是否先行安抚……”程昱在一旁建议。

“不!”曹操猛地打断,声音斩钉截铁,“传令:曹仁、夏侯渊率本部兵马,并张合、高览等河北新附之将,留镇邺城,清剿残敌,安抚地方,务必在开春前,稳定冀州局势!”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继续下令,语速快而决绝:“其余诸将,随我即刻拔营,星夜兼程,回师许都!夏侯惇独力支撑潼关,荀文若坐镇中枢,压力巨大,朝廷……陛下安危,重于泰山!”

他刻意加重了“陛下安危”四个字,既是说给部下听,也是在提醒自己。那个深居宫中的少年天子,始终是他心头一根拔不掉的刺。西凉军打出的“迎天子”口号,像是一记警钟,在他耳边轰然作响。

“另外,”曹操目光扫过程昱和贾诩,“文和,你素善谋划,对西凉诸将了解颇深,回师途中,你与我同乘,详议破敌之策。仲德,你负责统筹粮草转运,大军行动要快,后勤绝不能乱!”

“是!”程昱、贾诩齐声领命。

曹操不再多看邺城一眼,转身大步走下城楼。背影在寒风中显得挺拔而孤寂,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他必须回去,必须以雷霆之势扑灭西凉的叛乱,重新稳固他那看似强大,实则暗流汹涌的霸权。

与此同时,许都西南,桐柏山深处。

与河北的肃杀和许都的暗流汹涌相比,这片被群山环抱的谷地,仿佛世外桃源。然而,这片“桃源”之中,回荡的却不是牧歌,而是铿锵的金铁交击之声和整齐划一的操练呐喊。

经过数月近乎苛刻的建设和训练,依托山势修建的营寨已颇具规模,了望塔、栅栏、壕沟一应俱全,且充分利用林木岩石进行伪装,若非走近,极难发现。校场之上,近两千名精选出来的壮丁,正分成数个方阵进行操练。

他们的装备,已非初建时的杂乱无章。士卒们身着统一染色的深灰劲装,外罩由“皇商”旗下工坊秘密打造的、经过刘协简化设计的新型札甲。这种札甲在关键部位如胸背、肩肘加挂了经过冷锻处理的精铁叶片,重量较传统铁甲为轻,防护力却有所提升。手中所持,是标准制式的环首刀和长矛,刀身狭直,利于劈砍突刺,矛杆笔直,长度统一。

更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校场一角的两个特殊方阵。

其中一个约三百人,手持一种造型奇特的弩。弩身结构更加紧凑,弩臂采用了复合木材与筋角胶合的新工艺,张力更强。最重要的是,弩机上安装了由能工巧匠依照刘协粗糙图纸反复试验而成的“望山”,简易标尺和“悬刀”,改进的扳机,使得瞄准和击发更加稳定、迅速。这便是刘协凭借记忆,试图复原并改进的“神臂弓”的雏形,虽远未达到史上记载的射程与威力,但已在精准度和射速上超越了此时军中普遍装备的擘张弩。

小主,

另一个方阵仅百人,人人身材魁梧,披着加厚的重甲,手持长柄斧钺或重型环首刀,腰间还挂着短柄手斧。他们是刘协设想中的“陷阵营”或“先登死士”的雏形,负责在关键时刻突破敌阵,执行斩首或攻坚任务。

此刻,校场点将台上,赵云一身轻甲,白袍银枪,英姿勃发。他目光如电,扫视着台下操练的军士。

“停!”赵云清喝一声,声震全场。

所有动作瞬间停止,两千余人鸦雀无声,只有山风呼啸。这份令行禁止的纪律性,已然超越了同时代大部分军队。

“弩阵一队,前方百步,标靶,三轮速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