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产业链

山谷里猎到的野物皮毛,还有试着圈养起来的几只山羊剥下的皮子,不再只是简单地鞣制了事。

苏晚晴凭着记忆里零星的化学知识,掺和着这边能找到的矿物和植物,折腾出了新的硝制方子。

处理好的皮子变得格外柔软坚韧,带着股淡淡的、不同于普通皮革的清爽气味,染上颜色后,做成的手套、皮囊、甚至小件皮甲,在陈维的吹嘘下,成了“晴雪”牌下又一个紧俏货,专供那些讲究的富户和需要轻便护具的行商。

寒渊州境内有个不大的盐湖,产出的是口感发苦的粗劣湖盐,平日里没多少人看得上。

苏晚晴带着几个还算灵光的流民,用简单的重结晶法反复提纯,又用上了点活性炭吸附杂质,愣是弄出了雪白细腻、没了苦味的精盐。

“晴雪细盐”一推出,立刻把市面上那些泛黄结块的粗盐比了下去,成了家家户户攒点钱都想买上一小罐的宝贝。

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苏晚晴开始鼓捣“琉璃”。

这年头,通透的琉璃器皿价比黄金。她记不清具体配方,只模糊知道需要石英砂、纯碱、石灰石这些东西,比例却要靠试。

她在新建的工坊区单独划了个角落,垒起小窑,让几个信得过的老工匠带着徒弟,一遍遍地试验。

失败是常事,烧出来的不是浑浊不堪就是开裂变形,废料堆了一小堆。

但偶尔,也能得到一小块略带气泡、却明显透光的淡绿色片状物,就这点微不足道的进展,已足够让工匠们兴奋不已,看到了希望的微光。

这些五花八门的产业,如同无数条细小的根须,以太阳谷为中心,通过陈维那支越来越庞大的商队,悄然伸向寒渊州及周边数州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