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七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萧烬起身,走到云昭身边,握住她的手,感受到她掌心那丝因愠怒而泛起的微凉,语气缓和下来:“不必为这些琐事烦心,星火阁该如何推进,便如何推进。缺钱,从朕的内帑拨付;缺人,让暗影司和禁军中可靠的、受过我们指点的好手去兼任教习;有人阻挠……”

他眼中混沌光芒流转,一股无形的威压稍纵即逝:“朕亲自去与他‘讲讲道理’。”

云昭感受着他话语中的决绝与维护,心中的一丝烦闷悄然散去,反手握紧了他:“我知道。只是不想因这些事,过多牵扯你的精力。朝堂大局,边镇安宁,更需要你。”

萧烬笑道:“你我之间,何分彼此?你的星火阁,便是我的星火阁,更是这大胤未来的根基。谁敢动它,便是动国本,朕绝不轻饶。”

他顿了顿,又道:“况且,我们也并非孤立无援。朝中林阁老等有远见的老臣是支持的,军中不少将领见识过你我手段,深知力量的重要性,也盼着底层军士能有所提升。民间……那些真正渴望改变命运的寒门子弟与平民百姓,才是星火真正的土壤。”

正如萧烬所言,尽管暗流涌动,星火阁的筹建仍在艰难却坚定地推进。由皇家内帑直接拨付的第一笔巨额资金到位,迅速解决了经费问题。墨七挑选的数名修为扎实、背景干净且对帝后绝对忠诚的暗影卫与禁军军官,换下戎装,成为了星火阁的第一批“教习”。琳嬷嬷更是凭借其多年掌管宫务的经验与手腕,将内部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青禾作为“执灯使”,几乎不眠不休,她资质或许并非最佳,但那份纯粹的心念与以身作则的勤奋,却感染着每一个人。她亲自参与修订最基础的观想图与炼气口诀,力求简洁易懂;她耐心指导每一个遇到困难的杂役或学员,毫无架子。在她身上,人们看到了星火阁所倡导的“心性”并非空谈。

这日,青禾正在核对京城试点区域的适龄童子名册,一名小太监匆匆而来,低声道:“青禾姑姑,宫外有人递了名帖,想求见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青禾微怔,她在宫外并无相识。接过名帖一看,上面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赵铁衣”**,以及一个城南铁匠铺的地址。

赵铁衣?青禾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猛然想起,这似乎是之前陛下拳破禁军统领赵无涯时,那位赵统领的远房侄儿,据说是个颇有天赋的铁匠学徒,父母皆死于战乱。

他来找我做什么?青禾心中疑惑,但想到星火阁“不论出身”的宗旨,还是决定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