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矿石”堆积如山,几乎快要淹没晾衣架。林羽(虫祖)看着这些辛辛苦苦“采集”来的资源,思维核心却在进行着更冷静的评估。
【“饕餮”协议阶段性总结:】
收获: 基础金属、部分稀有元素、有机材料储备显着增加。
瓶颈: 高阶合金、特定稀土元素、超纯半导体材料、大体积构件极度稀缺。垃圾场来源无法满足下一步建造需求。
风险: 垃圾场关闭倒计时。频繁出入及大量“采矿”已引起少量注意(拾荒者圈子、垃圾场管理方隐约察觉)。
结论: 必须开拓新的、更优质的“矿脉”。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夜空。这一次,不再是感受威胁,而是带着一种掠夺者的审视。
近地轨道上,漂浮着成千上万的失效卫星、火箭末级残骸、以及宇航员丢失的工具……那是一座悬浮在真空中的、无声的宝藏库!
相比于地球表面经过层层氧化、混合、污染的废弃物,这些太空垃圾大多保持着相对“纯净”的状态,材料等级也高得多。铝合金、钛合金、特种不锈钢、太阳能电池板、甚至还有可能找到残留的推进剂……
一个计划迅速在他脑中成型——“轨道清道夫”计划。
首先,他需要一双“眼睛”和一个“抓手”。
接下来的几天,林羽的房间变成了一个小型总装车间。阳台上提炼出的金属被加工成奇怪的零件;那些修复好的电路板和传感器被重新编程整合;甚至苏雪那个旧高压锅都被他临时征用(经过严格清洗和改造),用来测试一种小型冷喷射推进器的燃料混合效率。
苏雪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把高压锅接上各种管路和传感器,忍不住提醒:“那个……林大师,您确定这锅……经得起这么折腾吗?我记得它的最大工作压力好像……”
“已进行结构强化,耐压指数提升450%。安全冗余充足。”林羽头也不回地调试着参数,“预计可模拟产生持续15秒的稳定微推力,用于验证燃料配比。”
最终,一个看起来极其简陋、由各种废弃零件拼凑而成、布满焊接点的小型装置被制造出来。它有一个主体框架、几个微型姿态控制器、一个粗陋的机械臂(由旧打印机导轨和伺服电机改造)、以及一套基于二手手机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算法的视觉系统。
林羽称之为“轨道资源侦察单位Mark I”,简称“ORU-M1”。
苏雪看着这个仿佛随时会散架的“太空垃圾”,沉默了。
“你……要用这个去抓卫星?”
“初步目标是进行近距离观测和成分分析,验证抓取可行性。”林羽认真地纠正,“Mark I版本不承担捕获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