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本就不多,语文、数学、历史、思想品德,再加上汉东省编写的两本地方教材。
除了数学是帝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
其他几本全国通用教材之外,
剩下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这几本,每个省都不一样,而这三本却明显有问题。
语文课本中,隐约可见对东瀛文化的过度推崇。
历史教材里,近代历史被有意淡化,甚至还有为东瀛辩白的内容。
高育良一看便明白其中的意味。
“真是有你们的。”
“怎么了?”
宋运萍端着水果走过来。
“你自己看看。”
他把那两本书递给她。
宋运萍也翻开翻看,起初还没察觉,可当她看到中间那段内容时,脸色骤变,愤怒中夹杂着一丝迟疑。
“这是去年一年级用的教材。”
“没想到,今年二年级竟然更加严重了。”
她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坐了下来。
其实,这件事她早就有所耳闻。
可即便知道又能如何?
当初高育良也无法插手,甚至可能还被赵立春抓住把柄。
“他们这是在试探底线。”
“看来汉东出版社得来一次彻底清理,恐怕得换上几个老派人物才能见效。”
此时的高育良已然下定决心。
必须换一批人进去。
先从汉东省出版社社长开始!
还有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也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压下他心中的怒火。
“你得慎重行事。”宋运萍担忧地望着他。
她知道,他是想动真格的。
但她也清楚这背后的风险。
她之前也私下查过一些情况。
目前来说,汉东的情况最为突出。
其他地方虽有类似问题,但很快就被压制,甚至连外界都不知道。
但汉东却完全不同。
东瀛在汉东的投资实在太多。
甚至可以说这样一句话:
如果东瀛在帝国有一万家企业,
那么其中六千家都在汉东,其余四千才分布在全国各地。
可见汉东所占的比重。
其中吕州市又是最严重的地区。
2009年时,东瀛企业正值巅峰时期,
吕州当时近百分之五十七的GDP都由东瀛企业贡献,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东瀛人。
直到蔚蓝科技在吕州大量设厂后,
情况才逐渐扭转。
如今东瀛企业在吕州GDP中的占比,
已从百分之五十七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二左右,并且每年还在持续下滑。
“汉东的教育系统必须整治。”
不整治,就没有理由插手;
没有理由,就无法掌握话语权;
不掌握,就谈不上掌控整个教育体系。
高育良心里早已有了打算。
将汉东教育系统的问题放大。
有问题的就处理有问题的人,
没有问题的也要找出问题来。
如果可以,就从省教育厅厅长开始动刀。
宋运萍还不知道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看着前夫这副神情,她十分担忧,
生怕他做出什么难以收场的决定。
“你想怎么整治他们?”
“如果东瀛企业的占比降到百分之十以下,汉东当然可以强硬应对。
但现在的局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