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抽丝剥茧,初露端倪

第二十二章 抽丝剥茧,初露端倪

“毒非彼毒,意在沛公。小心甜言蜜语。”

这十三个字如同鬼魅,在林凡脑中反复盘旋。纸团被小心收好,上面的信息却像烙印般刻在他的思绪里。下毒之事,果然不是简单的报复或破坏,而是冲着他,或者他背后的九王爷来的。“沛公”所指,再明显不过。而“甜言蜜语”,是直指陈博士温和的谈吐,还是另有所指,比如……赵姑娘那看似天真烂漫的言行?

铺子内外,仿佛每一道阴影里都藏着窥探的眼睛。林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需要逻辑,需要从这团乱麻中,找出那根可以牵引的线头。

首先,是下毒本身。对方选择在糖里下毒,而非立刻致命的毒药,说明目的并非制造轰动性命案(那会引来官府严查,对谁都不利),而是制造事端,破坏点心铺子的信誉,进而打击林凡,或者借此试探、警告九王爷。毒性轻微,更像是一种“提醒”或“挑衅”。

其次,是下毒的方式。翻墙而入,说明对方对铺子布局有一定了解,但可能无法轻易收买铺子里的人(否则直接投毒更隐蔽),或者不想留下直接关联的线索。那截粗糙的黑色布条,是唯一的实物线索。

最后,是那两张警告。赵姑娘的口头警告和神秘纸团,内容相关,但语气和传递方式迥异。赵姑娘是明示,纸团是匿名;赵姑娘提醒“小心糖”,纸团则点出“意在沛公”和“甜言蜜语”。这是同一阵营的两次示警,还是不同阵营的相互博弈?

林凡将目标锁定在几个可能性上:

1. 太子势力:可能性最大。他们有动机(打击九王爷羽翼),有能力(专业监视),也可能用这种阴损手段。

2. 其他王府或朝中敌对势力:九王爷并非没有政敌,可能有人想借机生事。

3. 王霸或其背后残余势力:虽被震慑,但难保没有铤而走险或被人当枪使的可能。

4. 神秘的第三方:比如对“雪盐”仍未死心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