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不必急于求成

更重要的是,当地一些原本依靠垄断贸易获利的军官和豪强,明里暗里使绊子,散布流言,说这是“秦牧沽名钓誉之举”。

是“与狄戎暗通款曲的准备”,企图搅黄试点。

“……侯爷,情况比预想的复杂。”

章山在信中写道,“李将军虽全力支持,但下面的人执行起来,阻力重重。

顾先生的门生与人辩经尚可,处理这些实务纠纷,经验不足。

我们人手有限,有些捉襟见肘。”

北境的困境,印证了秦牧的预感。

改革绝非易事,尤其是在利益盘根错节的边地。

秦牧立刻回信,指示章山:“……不必急于求成,首要在于站稳脚跟。

选择阻力最小、条件最成熟的点先行突破,做出样板。

对于阻挠者,可请李将军施以雷霆手段,抓几个典型,以儆效尤。

同时,要注重发动普通士卒和百姓,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知道,北境的成败,不仅关乎试点本身,更关乎他整个战略的生死。他必须亲自去一趟北境!

然而,还没等秦牧动身,一场更大的风波,已悄然逼近。

州府的几位豪商巨贾,联名向州牧乃至京城都察院递上了状纸,罗列了黑山货行“十大罪状”。

从“垄断市场”、“哄抬物价”到“私设武装”、“交通边将”,言辞激烈,证据“翔实”(自然是伪造或断章取义)。

同时,在他们的操纵下,市井间关于秦牧“拥兵自重”、“图谋不轨”的流言再次甚嚣尘上。

这一次,对方的攻势更加凶猛,牵扯的利益方更多,背后的能量也更大。

秦牧站在村塾的窗前,看着窗外在阳光下蓬勃生长的茶园,目光沉静。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

这不再是与一两个政敌的较量,而是与一个庞大、顽固的旧有利益体系和思维模式的正面碰撞。

他攥紧了拳头,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更加坚定的斗志。

“既然避无可避,那就战吧!”他低声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