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在纸上晕开,艾琳抬起手,笔尖离开纸面。她没有看那团模糊的黑痕,而是盯着门口。
刚才那个村民还在外面等着,脸色发白。“他们说……我们守不住了。”他重复了一遍,声音压得很低,“有人在炊事点讲的,说联军马上要攻第三波,我们连一次都撑不过。”
艾琳站起身,桌角的冷饭碗被衣袖扫到一边。她走出指挥棚,风从东谷方向吹来,带着灰烬和泥土的味道。她没走直线,而是沿着疗伤棚外围慢慢走过去。
几个妇女蹲在棚口缝补布条,一个老妇坐在石墩上,手里捏着半块干饼。“要是孩子活着回来就好了。”她说了一句。
旁边人接话:“听说李家屯投降了,联军没杀人,还给了粮食。咱们死扛什么劲?”
“谁说的?”艾琳开口。
声音不高,但所有人都停了动作。老妇抬头看见她,嘴唇动了动,没说话。其他人低下头,继续干活。没人回答。
艾琳转身往回走,脚步没停。她穿过校场,经过西坡缺口时看了一眼正在搬石头的人群。没人喊累,也没人笑。这种安静不对。打赢了不该这样。她加快脚步回到指挥棚。
彼得已经在里面等。他刚交完岗哨表,正把名单收进怀里。
“你去查最近三天所有岗哨交接记录。”艾琳说,“特别是换班间隙,有没有陌生人靠近过外围。哪怕只是问路,也要记下来。”
彼得点头。“你要抓传流言的?”
“不急。”她说,“先查路径。流言不会自己长腿跑进来。一定有人带。”
她顿了一下。“再派两个人,可靠的女人,去各户走动。主要是伤员家里。听他们说什么,记下谁最先提‘必败’这两个字。不要争辩,也不要吓他们。”
彼得看了她一眼。“你是怕人心散了。”
“比敌人更难防的是自己人信了别人的说法。”她说,“我们现在缺的不是石头和箭,是心气。”
彼得立刻出门去安排。艾琳站在桌前,重新铺开一张纸。她写下两行字:
一、查传播路径。
二、控信息源头。
她不想现在就开大会。太早会让人觉得她在慌。可太晚,流言就会扎根。必须在中间这个点动手。
天快黑时,铜锣响了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