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入木板的铁链微微颤动,余音散在风里。艾琳收回手,指尖扫过仓房墙上那块空白木板,炭条随即划下第一道线。
她画出三列竖栏,左侧写“箭矢、火油”,中部写“粮、水”,右侧写“草药、布带”。字迹粗直,不加修饰。老村长站在几步外看着,拐杖轻点地面。李三抱着一叠木片走来,脚步停在图前。老匠人随后也到了,手里还攥着那段从沉船捞起的旧铁链。
“铁链能锁住陷阱,”艾琳开口,“锁不住饥饿与伤痛。”她将炭条往下一顿,“现在该谈储备了。”
老村长没应声,只抬眼看了看四周。打谷场边缘有几个青年坐在石墩上歇息,肩头沾着昨日修工事时落下的灰土。他们朝这边望了一眼,又低头说话去了。
艾琳不理,继续道:“箭矢每日消耗多少,我们已有记录。但库存不清,轮值交接时常差几支。木材堆在西角日晒雨淋,半数不能用。粮食分藏各家,谁也不知道还能撑几天。草药只剩两包陈年干叶,绷带撕了再缝,早已不成形。”
她说一句,点一下对应的栏目。
“从今日起,三项重点:箭要批量做,粮要统一点,药要进山采。每项定人负责,每日报进度。”
李三低头翻动手中木片,小声问:“青壮刚修完陷坑,不少人喊累……这会儿再开工,怕人心不齐。”
“人心若散,防线再深也没用。”艾琳看向他,“你清点木材铁钉,今晚列出可用数目。明日辰时前交我。另选八名青壮,分两班制箭,工具由仓房统一发,废料归库,不得私留。”
李三点头记下。
艾琳转向老匠人:“弓损了七张,有三张还能修。你带两人专管修复,另把船上缴获的刀头拆解,能改短矛头的就改。每日报出可装配数量。”
老匠人沉默片刻,终于应下:“好。”
最后她看向老村长:“各家余粮,请您牵头登记。不论多少,尽数报来,统一入库。吃用按需分配,战时优先供给守岗者。”
老村长眉头微皱:“这做法……怕有人不愿。”
“不是愿不愿,是能不能活。”艾琳语气不变,“昨夜我们赢了,是因为敌人没带火油罐,没用攻城槌,也没派骑兵冲阵。他们下次若带了呢?我们拿什么挡?靠空肚子拉弓?靠折断的箭杆拼杀?”
老村长盯着她看了许久,终是点了点头:“我这就去召集各家主事。”
三人各自领命离去。艾琳未动,手指在图上划过,又添一行小字:“百支箭记功一次,采药归者补粮,名录刻壁。”